驱车下岭豁双眸,木末遥明鼓角楼。
不少乱山围远障,却开平野受雄州。
云流桃水千滩雪,风动榆关五月秋。
好去凭虚倚高阁,回看城郭也销忧。
驱车下岭豁双眸,木末遥明鼓角楼。
不少乱山围远障,却开平野受雄州。
云流桃水千滩雪,风动榆关五月秋。
好去凭虚倚高阁,回看城郭也销忧。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景象。首句“驱车下岭豁双眸”,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驾车下山时的开阔视野,仿佛双目豁然开朗,充满了对新世界的期待与好奇。接着,“木末遥明鼓角楼”一句,通过远处鼓角楼的明亮,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紧张与肃穆氛围。
“不少乱山围远障,却开平野受雄州。”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前半句描述了群山环绕的险峻地形,后半句则描绘了开阔平原上的雄伟州城,展现了边疆地区既险峻又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云流桃水千滩雪,风动榆关五月秋。”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将视线从山川转向了河流与关隘。桃水之畔,云雾缭绕,仿佛千滩白雪在流动;榆关之外,微风吹过,带来了五月的秋意,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也暗示了边塞的季节更替。
最后,“好去凭虚倚高阁,回看城郭也销忧。”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登高远望,欣赏这壮丽景色的愿望,并且暗示了在这美景之中,心中的忧虑也会随之消散。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