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桑乾名,今日登桑乾。
桑乾是否不必问,但觉两耳天风寒。
大峰小峰屹相向,空际谽谺一千丈。
燕云回首夕阳间,长川历历平于掌。
人家如蛎粘石壁,白土堆檐高半尺。
门外毡车风雨来,平地轰轰惊霹雳。
汉唐百战场,绿草今满碛。
野夫耕田间,犹有旧铁戟。
道傍谁欤三叹息,古袍古帽江南客。
昔闻桑乾名,今日登桑乾。
桑乾是否不必问,但觉两耳天风寒。
大峰小峰屹相向,空际谽谺一千丈。
燕云回首夕阳间,长川历历平于掌。
人家如蛎粘石壁,白土堆檐高半尺。
门外毡车风雨来,平地轰轰惊霹雳。
汉唐百战场,绿草今满碛。
野夫耕田间,犹有旧铁戟。
道傍谁欤三叹息,古袍古帽江南客。
这首元代诗人陈孚的《桑乾岭》描绘了诗人登临桑乾岭的所见所感。首句“昔闻桑乾名,今日登桑乾”表达了对桑乾河久仰大名,今日得以亲身体验的期待与兴奋。接着,“桑乾是否不必问,但觉两耳天风寒”写出了登高后的真实感受,寒风吹过耳边,令人顿生苍茫之感。
诗人笔下的山峰“大峰小峰屹相向,空际谽谺一千丈”,展现了岭上峰峦叠嶂的壮观景象,而“燕云回首夕阳间,长川历历平于掌”则描绘了夕阳映照下,河流在远方清晰可见的开阔画面。接下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村落:“人家如蛎粘石壁,白土堆檐高半尺”,形象生动地刻画出石屋的特色和环境的质朴。
“门外毡车风雨来,平地轰轰惊霹雳”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雨中车辆行进的震撼场景,如同惊雷一般。诗人感慨历史变迁:“汉唐百战场,绿草今满碛”,昔日的战场如今已变为宁静的草原,而“野夫耕田间,犹有旧铁戟”则暗示着历史遗迹的存在。
最后,诗人以“道傍谁欤三叹息,古袍古帽江南客”收尾,表达出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对眼前景象的沉思,一个身着古装的江南游客在旁感叹,增添了时空交错的韵味。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历史沧桑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历史感慨。
名酒相属,因放歌数阕而去,实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七日也,可为不虚度此节矣。
秋涧老人深香间适(朱校云深香间适疑有脱误)春雨如膏,最怜适与清明遇。
晚晴庭宇。
画出樊川赋。
冉冉行云,低拂垂杨度。
春如许。
乱花深处。
几点蔷薇露。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
话余联步。
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
香如雾。
约君少住。
读了离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