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
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
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此诗《京口(其一)》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描绘了京口这一战略要地的历史地位与地理优势。诗中以“异时京口国东门”开篇,点明京口在古代作为国家东部门户的重要性。接着,“地接留都左辅尊”一句,强调京口地理位置的优越,紧邻首都,如同左辅一般,地位尊崇。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两句,进一步阐述京口的战略价值,它不仅控制着苏松地区的物资储备,还守护着与福建、浙江相邻的边疆,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接下来,“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则通过历史视角,指出京口自秦隋以来就是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见证了晋宋时期在此驻军的盛况。
最后,“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表达了诗人登上金山后对京口壮丽景色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京口在南方的地位,如同中原一样重要。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京口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理战略意义,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