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丹凤吟》
《丹凤吟》全文
宋 / 方千里   形式: 词  词牌: 丹凤吟

宛转回肠离绪,懒倚危栏,愁登高阁。

相思何处,人在绣帏罗幕。

芳年艳齿,枉消虚过,会合丝轻,因缘蝉薄。

暗想飞云骤雨,雾隔烟遮,相去还是天角。

怅望不将梦到,素书谩说波浪恶。

纵有青青发,渐吴霜妆点,容易凋铄。

欢期何晚,忽忽坐惊摇落。

顾影无言,清泪湿、但丝丝盈握。

染斑客袖,归日须问著。

(0)
注释
宛转:曲折缠绵。
离绪:离别之情。
懒倚:不愿倚靠。
危栏:高栏杆。
愁登:忧郁地登上。
高阁:高楼。
绣帏罗幕:精致的帷帐和罗帐。
芳年艳齿:青春年华,美貌动人。
枉消:白白消磨。
虚过:虚度光阴。
丝轻:如丝般轻盈。
蝉薄:比喻缘分浅薄。
飞云骤雨:疾风骤雨。
天角:极远的地方。
梦到:进入梦境。
素书:白色的信笺。
吴霜:吴地的秋霜,代指衰老。
凋铄:凋谢,衰老。
坐惊摇落:突然感到岁月流逝。
顾影:回头看影子。
盈握:满手。
染斑客袖:旅途沾染的污渍。
归日:归来之日。
翻译
心绪缠绵,不愿倚靠高栏,愁苦地登上楼阁。
思念的人在何处?她身在绣帷和罗幕中。
青春年华,美丽笑容,却白白浪费,相聚的机会如丝般轻薄。
暗自想象,如同疾风骤雨,被雾霭和烟雾阻隔,我们相距遥远。
遗憾的是,梦境无法将你带到,信中的誓言也显得无力。
即使有乌黑的头发,也渐渐被吴地的秋霜染白,容易衰老。
期待的欢乐何时到来?时光匆匆,忽然惊觉已近凋零。
望着自己的影子,默默无语,清泪滑落,只留下湿湿的一握。
旅途沾染的斑驳痕迹,归来时一定要问问这痕迹的由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千里的《丹凤吟》,它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宛转的意象、懒倚的姿态,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怀念。

"宛转回肠离绪,懒倚危栏,愁登高阁" 这几句描写了主人公在高阁之上,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相思何处,人在绣帏罗幕" 表达了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而对方却身处锦绣的帏幕之中,两者之间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芳年艳齿,枉消虚过,会合丝轻,因缘蝉薄" 这几句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无奈和惆怅。诗人通过“会合丝轻”和“因缘蝉薄”来比喻两颗心灵之间脆弱而微妙的联系。

"暗想飞云骤雨,雾隔烟遮,相去还是天角" 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天各一方、难以相见的情境。即便是内心深处的思念,也只能在云雾中遥寄,两人的距离宛如天涯。

"怅望不将梦到,素书谩说波浪恶"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以及想要逃离这种痛苦,但又不得其门而入的心情。

"纵有青青发,渐吴霜妆点,容易凋铄。欢期何晚,忽忽坐惊摇落" 这几句则是对年华易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顾影无言,清泪湿、但丝丝盈握。染斑客袖,归日须问著"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在回首往昔时的情景中沉默不语,只有泪水浸湿衣襟,而那份对过去的怀念犹如随身携带的污渍,将伴随着自己,直至归日。

总体而言,这首《丹凤吟》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尽留恋。

作者介绍

方千里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其他事迹不详。千里会和周邦彦词,有和清真词一卷。《四库总目》或以杨泽民所和,合刻为三英集,傅於时。
猜你喜欢

暮秋闻雁

微日输晴宿霭妆,征鸿迎暖到南州。

相呼相唤稻粱熟,年去年来芦苇秋。

琴操曾遗中散恨,海濒还见子卿不。

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

(0)

和前韵·其二

久雨送春晚,倦游怜客穷。

不因人事谬,安得诗篇工。

莺语唤昨梦,鸡声惊晓风。

此时无好句,愁绝有谁同。

(0)

怀程正翁

江上送君归,灯前凝我思。

源流嗟世远,师友不吾欺。

此道无今昔,人生易别离。

江湖几千里,从此尚心期。

(0)

田舍杂兴怀长兄四首·其一

少休廛市喧嚣耳,来听田农应和歌。

畟畟耕畴皆帝力,欣欣时物自天和。

山云亭午半未敛,溪雨黄昏清更多。

但得长年饱禾稻,也胜官里厌风波。

(0)

田舍杂兴怀长兄四首·其三

去城靳靳路一驿,故岁迢迢今甫来。

桃李阴成真绿野,溪山清绝胜章台。

青衫手板徒劳尔,竹杖芒鞋亦快哉。

莫向红尘深著脚,而今毛鸷苦相猜。

(0)

和惜香红二首·其一

花神那作世间香,狂蝶游蜂暗断肠。

不是朱颜向人吝,耻随桃李倚门墙。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