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差手法,营造出一种既隔绝又联系、既静谧又生动的意境。
"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这两句通过对窗的不同处理,表现了诗人既想远离尘嚣,又希望与自然接近的情感。"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描述的是春天来临时的景象,杨柳摇曳,云雾随波动,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一处隐逸的所在。黄草屋和翠竹围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最后一句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中“三老”可能指的是村中的三位长者,他们在楼上鸣钲(敲击金属器具以驱除邪恶),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期待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精巧的布局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幅田园诗意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吴楚争长岸,孙策攻刘繇。
晋隋及宋明,战此如鸿沟。
叠巘连江起,一水亘扬州。
白月青天夜,飏帆白鹭洲。
岂不生山色,亦壮大江秋。
如何古迄今,系缆为战陬。
烽火拥江水,列戍海山头。
历阳与丹阳,南北阅边愁。
维昔谢将军,听诗上孤舟。
温峤然犀过,照见水府幽。
此事差可意,牛渚长悠悠。
我今坐轮舶,幸未惊蛟虬。
溯流至采石,喜见谪仙楼。
涌泉妙喻品题奇,开府推崇赵国诗。
学到百川才沛若,赋成两汉德袆而。
千言自挟惊涛壮,一字全消涨墨滋。
挥洒真能添活泼,纡回应与作涟漪。
鲸铿能得汪洋势,獭祭都袪汗漫词。
远溯源头三峡上,高标名手六朝时。
拟将郭象悬河口,为抒宗生破浪思。
锦绣每翻新颖样,波澜独具老成姿。
书中味义珠船获,篇里搜珍铁网垂。
好藉韩潮留后劲,不妨陆海仰前规。
十分卓识呈泾渭,五色文章绘涣濉。
想见寸心滂沛吐,露毫濡染正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