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顿起二首·其二》
《次韵答顿起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

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茎。

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0)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现实生活的感慨,充满了对知识和学问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无奈。首句“十二东秦比汉京”通过地理位置的比较,开启了一种历史的回望,诗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古代相比较,显得更加渺小。

接着,“去年古寺共题名”则是对友情和共同记忆的一种缅怀。朋友们在古老的庙宇中留下名字,这不仅是一种纪念,更象征着知识分子之间的情谊与精神上的连结。

“早衰怪我遽如许”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便出现早衰现象的惊讶和无奈,通过“苦学怜君太瘦生”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生活的不易,以及对友人的同情。

“茅屋拟归田二顷”则是对未来简单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小块土地,过上平静的农耕生活。然而,“金丹终扫雪千茎”表明了这种追求知识和精神世界的执着,即便是在物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

最后两句“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则是对古代文学大家苏洵(苏轼之父)的赞颂,同时也是诗人对于自己能与这位前辈相提并论的一种自豪。通过“和遍新诗满洛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文艺创作上的活跃和贡献。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心灵的回放,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表达,更有对知识追求和文学创作的执着。通过这些情感的流露,诗人展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海滨即景

晚风定后夕阳斜,泽畔行吟景亦嘉。

水利生涯何处是,江枫一带卖鱼虾。

(0)

渔樵耕牧·其四

牧童刍牧是如何,或饮于池或降阿。

醒眼不随人醉态,杏花村外自高歌。

(0)

苏斋抵任台郡因忆丙午台变保城有感·其二

二十年前宦海东,回头汗马几人同。

山河伊昔保无害,童叟到今传有功。

运甓肯辞宏景瘁,据鞍不减伏波雄。

桑榆霞照休言晚,天半还标万丈红。

(0)

次韵苏斋再来草三首

程途计廿旬,倏忽物华新。

旅馆浑宾主,悭囊破友亲。

一庭森玉树,万里慰劳人。

直上长安道,行看九陌春。

(0)

和童蔗云咏番头银

洋烟耗尽万家财,一见夷船色笑开。

莫怪群看他面去,有钱方得出头来。

(0)

哭刘梅溪茂才绝句二十八首·其七

谋生百计病刘郎,无术能延一命长。

灵若有知应自悔,当初何苦学岐黄。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