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
执热沈沈在,凌寒往往须。
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
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
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
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
执热沈沈在,凌寒往往须。
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
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
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国春天的画面,开篇即写“春生南国瘴”,生动地勾勒出早春时节南方湿润多雾的气候特点。随后,“气待北风苏”表达了对北风来临、吹散迷雾的期待。
诗人接着描绘夜晚的情景,“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通过对比昏暮时分的天色与室内点燃的大炉,传递出一种寒冷而又温暖的氛围。紧接着,“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则是诗人感受到了春风拂面、声音穿透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象。
下片写“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描绘出万里的水域中鱼龙潜伏,深夜时分各种动物的叫声交织成一幅生动图画。接着,“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变化,对于生命力与毁灭的思考。
“执热沈沈在,凌寒往往须”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困顿和挑战持久不懈的坚守态度。诗中也写到“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透露出诗人对待命运的豁达与智慧。
最后,“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时间的珍视和行程的匆忙。末尾“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则是诗人静坐在船上,观察着帆影和周遭环境,心境宁静而又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与时光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