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邻旧国,野寺倚云山。
但觉星辰近,况多鸥鹭闲。
殿馀兴废外,心定有无间。
实抱何生兴,空惭老子关。
幽栖邻旧国,野寺倚云山。
但觉星辰近,况多鸥鹭闲。
殿馀兴废外,心定有无间。
实抱何生兴,空惭老子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置身于幽静的山林寺庙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幽栖邻旧国,野寺倚云山”点明了地点,山林中的寺庙紧邻古老的国度,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但觉星辰近,况多鸥鹭闲”两句,通过细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星辰的亲近感以及周围鸥鹭悠闲自在的状态,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宁静的境界。
“殿馀兴废外,心定有无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心境,宫殿的兴衰似乎与诗人的心境无关,他的内心在时间的流转中保持着平静,不为外界的变迁所动。最后,“实抱何生兴,空惭老子关”两句,诗人自问是否真的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又对未能完全达到道家“无为而治”的境界感到遗憾,流露出一种对自我追求的反思和谦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的平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心灵和谐共生的向往。
痴云苦雾互依凭,望里乾坤已混凝。
默默寒侵烘砚火,濛濛光引读书灯。
远飞鸦背添多重,閒倚龙鳞结数层。
来欲断时能自续,斜将颓处巧相承。
庭前才见平如席,门外俄惊积似陵。
屡拂难停僧顶滑,乱呵那怕客须蒸。
紫宸动喜朝初放,书省耽吟思正腾。
剧赏须临太行野,此游还记昔年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