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仆射相公归朝俄顷分途因以奉赠诗十四韵》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仆射相公归朝俄顷分途因以奉赠诗十四韵》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炉。

中台归内座,太一直南都。

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趋。

万人东道送,六纛北风驱。

栈阁才倾盖,关门已合繻。

贯鱼行逦迤,交马语踟蹰。

去速熊罴兆,来驰虎豹夫。

昔怜三易地,今讶两分途。

别路环山雪,离章运寸珠。

锋铓断犀兕,波浪没蓬壶。

区宇声虽动,淮河孽未诛。

将军遥策画,师氏密吁谟。

汉上坛仍筑,褒西阵再图。

公方先二虏,何暇进愚儒。

(0)
注释
帝下:皇帝。
赤霄符:神圣的旨意或命令。
造化炉:比喻能创造万物的地方或神器。
中台:中央官署或高官。
归内座:回到朝廷核心位置。
太一:指北极星,象征皇权或重要方位。
南都:南方的都城。
黄霸:古代名臣,代指贤臣。
轺:轻便的车。
王尊:历史人物,以勇猛著称。
叱驭:大声命令驾车者,引申为驾驭、前进。
万人:形容人数众多。
东道:东方的道路,送别之地。
六纛:古代大将的旗帜,每面代表一军。
栈阁:栈道和阁楼,指山路。
倾盖:形容快速经过,如车盖掠过。
关门:关隘的门。
合繻:关门闭合,繻为出入凭证。
贯鱼:比喻有序排列,这里指官员行列。
逦迤:连续不断的样子。
交马:换乘马匹,指官员间交流。
去速:离去迅速,预示战争的紧迫。
熊罴兆:象征勇猛战士的预兆。
来驰:归来疾驰,指胜利归来。
三易地:多次迁徙或变化的地方。
两分途:道路分岔,喻人生选择或局势变化。
别路:离别的道路。
环山雪:环绕山间的雪景。
离章:离别的诗文或信物。
运寸珠:珍贵的珠子,比喻珍贵的情感或物品。
锋铓:刀剑的尖端,比喻战斗力。
犀兕:犀牛和兕,古代象征强敌。
波浪:动荡的局势或自然界的波涛。
蓬壶:传说中的仙山,比喻美好的地方。
区宇:广阔的地域。
声虽动:响应或影响力大。
淮河孽:淮河地区的叛乱或灾难。
将军:高级将领。
遥策画:远程策划或指挥。
师氏:军师或谋士。
密吁谟:秘密商议或策划。
汉上坛:可能指汉水边的祭坛或军事集结地。
褒西阵:褒斜谷以西的战场。
公:指上级或君主。
二虏:两个敌人或敌对势力。
愚儒:自谦为愚蠢的儒生。
翻译
皇帝颁下神圣旨意,寻找那能炼化万物的神炉。
中央的高台官员回归内廷之位,天上的星象也正指向南方的都城。
黄霸这样的贤臣乘车入朝,王尊则像昔日叱咤风云驾驭前行。
上万民众在东道上相送,六面大旗在北风中疾驰而过。
栈道和阁楼刚过如揭车盖,关隘的门已迅速关闭如织丝。
官员们如鱼贯而行,缓缓前进,交换马匹时言语间满是犹豫。
离开的速度预示着将有熊罴般的勇士出征,归来时则如虎豹般迅捷的战士。
过去感叹多次迁徙之地,如今惊讶于道路的分岔。
分别的道路环绕着雪山,离别的篇章如同珍贵的明珠。
刀剑锋利足以断犀兕,波涛汹涌淹没蓬莱仙境。
虽然各地响应声势浩大,但淮河的叛乱还未平息。
将军在远方策划战略,军师则秘密商议计谋。
汉水之上祭坛仍在建造,褒斜西边的战场再次布局。
您正忙于对付两个敌虏,哪有空闲提拔我这愚笨的儒生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权贵人物返回朝廷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对偶手法展现了权力的交替与政治的波动。开头“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炉”两句表明皇帝颁布命令,寻找能够创造奇迹的人物,这里的“赤霄符”象征着最高统治者的指令,而“造化炉”则暗示了对权力和能力的渴望。紧接着“中台归内座,太一直南都”描述了一种回到中心位置、向朝廷所在地进发的情形,展现了这位人物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趋”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或庆典,其中“黄霸”可能指的是皇家的车驾,“王尊”则是对权贵的尊称。随后“万人东道送,六纛北风驱”表达了民众对这位人物的欢送和景从,以及自然界中风向的变化。

诗中的下半部分更为细腻地描绘了一种急促、紧张的情境。“栈阁才倾盖,关门已合繻”可能是在描述一座城堡或宫殿的紧迫情形,其中“栈阁”指的是高耸的建筑,“关门合繻”则表明了封闭和警戒的状态。接下来的“贯鱼行逦迤,交马语踟蹰”则通过水中游动的鱼类和陆地上的马匹对话,形象化地展现了急遽而来的消息或命令。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紧迫与转变迅速的情境:“去速熊罴兆,来驰虎豹夫”中的“去速”和“来驰”均强调了一种快速的动作,而“昔怜三易地,今讶两分途”则表达了对过去变迁与当前选择的反思。诗末的“别路环山雪,离章运寸珠”、“锋铓断犀兕,波浪没蓬壶”等句,则是对人物离去后的自然景观和心境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将一场权力交替和政治变动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感慨。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崔淙引俚语

川壅则溃,月盈则匡。善败由己,吉凶何尝。

(0)

会昌中长安人语

今年长安人吃人。

(0)

颜师古引谚

贼无历底中道回。

(0)

天复初刘道昌得篆书

八雄争天下,狫鼠先啾唧。

兔子上天床,猿猴三下失。

李子生狼藉,乃牛生叛䍽。

群犬嘶首尾,走上中华国。

(0)

句·其八

人生壹世,草生壹时。

(0)

沈警歌

义熙曾历许多年,张硕凡得几时怜。

何意今人不及昔,暂来相见更无缘。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