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石鉴大师住栖贤》
《送石鉴大师住栖贤》全文
明 / 释今沼   形式: 七言律诗

本师畴昔幽栖地,杖拂亲承出庾关。

侧听道声喧法窟,共推骨相称奇山。

钁头有法提应俊,茅屋随时结岂难。

千七百人看满会,肯令庸质老南蛮。

(0)
鉴赏

此诗《送石鉴大师住栖贤》由明代僧人释今沼所作。诗中描绘了对石鉴大师往栖贤寺修行的送别之情与对其高深佛法的赞美。

首联“本师畴昔幽栖地,杖拂亲承出庾关”以“本师”称呼石鉴大师,点明其往昔隐居修行之地,通过“幽栖”二字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接着“杖拂亲承出庾关”描绘了石鉴大师在众人的护送下离开庾关的情景,既表现了大师的德高望重,也体现了众弟子对其的敬仰与不舍。

颔联“侧听道声喧法窟,共推骨相称奇山”进一步赞扬石鉴大师的佛法修为与人格魅力。通过“喧法窟”形容大师讲经说法时的热烈反响,以及“共推骨相称奇山”表达众人对大师独特气质与非凡才能的推崇,将大师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崇高。

颈联“钁头有法提应俊,茅屋随时结岂难”则展现了大师在修行生活中的智慧与从容。通过“钁头有法提应俊”暗示大师在日常劳作中也能悟道,展现出其佛法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茅屋随时结岂难”则表达了大师随遇而安、不拘形式的生活态度,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自在修行。

尾联“千七百人看满会,肯令庸质老南蛮”总结了大师的影响力与成就。通过“千七百人看满会”描绘了大师讲经时的盛况,以及其对众多弟子的启迪与影响。“肯令庸质老南蛮”则表达了对大师能够引领众人远离平庸、走向高远境界的肯定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石鉴大师高深佛法、人格魅力及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并预祝其在新的修行地——栖贤寺,能继续弘扬佛法,启迪众生。

作者介绍

释今沼
朝代:明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铁机。番禺人。天然禅师族侄。原姓曾,名炜,字自昭。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峰。十四年开戒,与石鉴禅师同日受具,命司记室,寻升按云堂。随杖居东官芥庵,益自淬励。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猜你喜欢

拟古十首·其一

飞云何冉冉,高与日月齐。

中有两仙人,盛服持玉圭。

我欲从之游,天险不可跻。

邈焉望不及,短日西山西。

(0)

次韵三弟赠南庵老人

一庵盘礴胜巢仙,不入丛林恰是禅。

花圃莲塘閒打景,粥盂斋钵老随缘。

忘言已了八千偈,适意更挥三两弦。

邂逅我来推不去,坐分一半好风烟。

(0)

未开牡丹

国香半吐醉颜酡,炫耀春工已自多。

爱惜不教催羯鼓,更浇卯酒看如何。

(0)

自感

形骸付与甄陶外,祸福难防倚伏前。

孔雀若知牛有角,应须忍渴过寒泉。

(0)

阳春门堤上

薄薄晴云漏日高,雪消土脉润如膏。

东风可是多才思,先送轻黄到柳梢。

(0)

郊行二首·其二

溪桥纳纳马蹄轻,竹里人家犬吠声。

行尽滩光溪路黑,隔林灯火夜深明。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