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种不长,荆棘日以滋。
青青野中蔓,引身百尺枝。
春风一吹拂,垂垂得其宜。
夭桃开上苑,苦李道傍遗。
赋命固如此,物情胡不怡。
托根各有所,聊用以自持。
兰蕙种不长,荆棘日以滋。
青青野中蔓,引身百尺枝。
春风一吹拂,垂垂得其宜。
夭桃开上苑,苦李道傍遗。
赋命固如此,物情胡不怡。
托根各有所,聊用以自持。
这首诗名为《感兴四首(其三)》,由明代诗人戴鱀所作。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通过兰花与荆棘、野蔓与桃李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境遇的感慨。
首句“兰蕙种不长,荆棘日以滋”,以兰花和蕙草的种子未能生长,而荆棘却日益繁茂的形象,隐喻了命运的不公和环境的残酷。接着,“青青野中蔓,引身百尺枝”描绘了一株野蔓在荒野中顽强生长,枝条延伸百尺,展现了生命力的坚韧与不屈。
“春风一吹拂,垂垂得其宜”一句,借春风的吹拂,使得野蔓得以舒展,暗示了即使在逆境中,也总有转机和希望。然而,接下来的“夭桃开上苑,苦李道傍遗”两句,通过对比上苑中盛开的夭桃与路边被遗弃的苦李,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世态炎凉。
“赋命固如此,物情胡不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遭遇不公的无奈与哀叹,同时也流露出对世间万物命运多舛的同情。最后,“托根各有所,聊用以自持”则以托根于不同土壤的植物为例,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以此来安慰自己,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持。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