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殿卿神通寺见贻之作》
《和殿卿神通寺见贻之作》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花宫留妙唱,綵笔遍高僧。

说法从初起,谈诗出上乘。

五言争刻烛,一字了传灯。

玄度前身是,风流益可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神通寺中,高僧与文人雅士共聚一堂,以诗会友,以佛法交流的场景。李攀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内的文化氛围与精神追求。

“花宫留妙唱”,开篇即以“花宫”点明地点,暗示了寺庙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而“妙唱”则预示着高僧们将带来超凡脱俗的歌声,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庄严的气息。

“彩笔遍高僧”,“彩笔”象征着文采飞扬,此处不仅指诗人的笔墨,也暗含了高僧们智慧的光芒。这句诗描绘了文人们与高僧们共同挥洒才情的场景,体现了知识与智慧的交融。

“说法从初起,谈诗出上乘”,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高僧们从最初的佛法讲解开始,到后来深入探讨诗歌艺术,展现了他们对精神与艺术的双重追求。这里的“上乘”既指佛法的高深境界,也暗喻了诗歌创作的卓越水平。

“五言争刻烛,一字了传灯”,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文人们在创作时的激烈竞争与专注投入。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里用“刻烛”形容时间紧迫,表现了诗人创作时的紧张与激情;“一字了传灯”则形象地表达了每个字都蕴含着深意,仿佛点亮了一盏智慧之灯,传递着深远的思考与感悟。

“玄度前身是,风流益可凭”,最后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玄度,表达了对在场文人风度与才华的高度赞赏。这里的“风流”不仅指个人的风采,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气度与精神风貌。整首诗在赞美之余,也寄托了对理想人格与文化传承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神通寺内文人与高僧交流的和谐场景,更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精炼的语言,传达了对精神追求与艺术创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敬仰与传承。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声声慢·清漪衔苑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
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
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
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
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
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
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
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0)

声声慢·莺围橙径

莺围橙径,鲈跃莼波,重来雨过中秋。
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
宿舂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
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
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
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
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0)

声声慢·六铢衣细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
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
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
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
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
?
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
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
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0)

声声慢·凭高入梦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钩玉纤纤。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0)

声声慢·旋移轻鷁

旋移轻鹢,浅傍垂虹,还因送客迟留。
泪雨横波,遥山眉上新愁。
行人倚阑心事,问谁知、只有沙鸥。
念聚散,几枫丹霜渚,莼绿春洲。
渐近香菰炊黍,想红丝织字,未远青楼。
寂寞渔乡,争如连醉温柔。
西窗夜深翦烛,梦频生、不放云收。
共怅望,认孤烟、起处是州。

(0)

朝中措·殷云凋叶晚晴初

殷云凋叶晚晴初。
篱落认奚奴。
才近西窗灯火,旋收残夜琴书。
秋深露重,天空海阔,玉界香浮。
木落秦山清瘦,西风几许工夫。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