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见浮云,入山知其根。
接耳听流水,到海知其源。
太古此宇宙,精理谁能言。
澄观得无尽,荒渺匪我存。
雠性穷诞迹,驱龄索奥诠。
讵曰积忧患,不可得永年。
举头见浮云,入山知其根。
接耳听流水,到海知其源。
太古此宇宙,精理谁能言。
澄观得无尽,荒渺匪我存。
雠性穷诞迹,驱龄索奥诠。
讵曰积忧患,不可得永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咏怀(其三)》。诗中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表达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思考。
首句“举头见浮云,入山知其根”描绘了仰望天空时,云朵飘忽不定,而深入山林,则能探寻到事物的根源。这里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接着“接耳听流水,到海知其源”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通过倾听潺潺流水,直至大海,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最终归宿和源头。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式,象征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太古此宇宙,精理谁能言”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敬畏与困惑,认为即使是远古时期,宇宙的精妙道理也难以完全言说清楚,流露出对知识有限性的感慨。
“澄观得无尽,荒渺匪我存”则展示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澄明的观察,才能领悟到无穷无尽的真理,而那些荒诞不经的事物,并非真正存在于宇宙之中。
最后,“雠性穷诞迹,驱龄索奥诠”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中荒诞行为的批判,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他认为,不应被忧患所束缚,而应追求生命的奥秘与真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性荒诞的批判,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