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不到处,石壁谁凿开。
云端欲相搏,飞出白云来。
馀沫乱飞雪,雄声敌春雷。
溯流涌百尺,银山陟崔嵬。
顾我虽逐客,解雨已春回。
嗟此天尽处,胡为乎来哉。
萱堂有垂白,蓬室纷提孩。
内外三百指,奔窜若为怀。
我疑云水间,亦有天下才。
何时日三锡,一振纪律颓。
羲和傥中天,六合无氛埃。
鼠壤与蚁穴,不风当自摧。
坐令陋巷中,依旧乐颜回。
亦能书夷狄,朝会叩天阶。
大禹不到处,石壁谁凿开。
云端欲相搏,飞出白云来。
馀沫乱飞雪,雄声敌春雷。
溯流涌百尺,银山陟崔嵬。
顾我虽逐客,解雨已春回。
嗟此天尽处,胡为乎来哉。
萱堂有垂白,蓬室纷提孩。
内外三百指,奔窜若为怀。
我疑云水间,亦有天下才。
何时日三锡,一振纪律颓。
羲和傥中天,六合无氛埃。
鼠壤与蚁穴,不风当自摧。
坐令陋巷中,依旧乐颜回。
亦能书夷狄,朝会叩天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大自然中的自在之情,也透露出诗人面对乱世所持的超然态度。开篇即以“大禹不到处,石壁谁凿开”设定了一个高远而又神秘的意境,大禹指的是古代治水的英雄禹王,而这里却是无人到达之地,石壁自然凿开,更显得孤寂与伟大。紧接着,“云端欲相搏,飞出白云来”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云端精神相通的境界。
“馀沫乱飞雪,雄声敌春雷”中,馀沫指的是飞溅的水花,这里比喻为乱飞的雪,显示出一种力量与美丽并存的情景。随后的“溯流涌百尺,银山陟崔嵬”则是对壮观山川之景的描写,既有动感又充满了力量美。
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如“顾我虽逐客,解雨已春回”显示出诗人即使在流离之中,也能自得其乐,不为外界所动。末尾部分,“嗟此天尽处,胡为乎来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边陲地区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山川景色和超脱的思想情操,展现出诗人的高洁品格与深邃胸襟,是一篇集自然美与人生思考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