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有奇志,功高不自居。
晚从赤松游,窃笑淮阴愚。
煌煌汉家业,终焉成霸图。
神人固难遇,授书非典谟。
子房有奇志,功高不自居。
晚从赤松游,窃笑淮阴愚。
煌煌汉家业,终焉成霸图。
神人固难遇,授书非典谟。
这首明代朱纯的《杂诗(其七)》以寥寥数句,描绘了一位名叫子房的人物,他怀有非凡的志向,但行事低调,不居功自傲。他选择晚年追随赤松子这样的仙人,对昔日名将淮阴侯韩信的自满态度表示轻蔑,认为后者不如自己深藏不露。诗人称赞了子房对于汉朝基业的深远影响,暗示他的智慧和策略帮助汉朝成就了霸业。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神人相遇的不易以及子房所接受的非正式教诲,暗示了他的智慧并非来自传统的官方教导,而是源于个人的领悟和机缘。整首诗赞扬了隐士的智谋与超脱,以及对功成身退的高尚情操。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