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见营营止樊棘,不应遗矢未央宫。
恐报苻坚笔端事,自疑今在洒心中。
每见营营止樊棘,不应遗矢未央宫。
恐报苻坚笔端事,自疑今在洒心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现象——七月二十日,忽然有青蝇在坐隅中翔舞,不愿离去。诗人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对某些事务的担忧与内省。
"每见营营止樊棘,不应遗矢未央宫。"
这里,“营营”指的是小虫如蚂蚁般忙碌的样子,而“樊棘”则是形容荆棘丛生的地带。“遗矢”意指留下箭一般的东西,但在此处应为比喻,意味着某些事情或信息被遗漏或未了结。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中细微之物的观察,以及对一些尚未完成事务的关注。
"恐报苍坚笔端事,自疑今在洒心中。"
“恐报”意味着担忧或害怕,而“苍坚”应指的是某种强硬或难以改变的事物。在这里,“笔端事”可能暗示诗人对于书写或记录的事情感到不安,或许是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而“自疑今在洒心中”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心境的探究,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一种对周遭事务的关注与内省,同时也流露出一丝不安与自我怀疑的情绪。
崇明昔遘乱,明纲犹未委。
岂无心膂臣,徵兵及蛇豕。
驾驭宁尽乖,天地合疮痏。
蜂动翕百蛮,流血殷渝水。
灿灿芙蓉城,旦夕将摧圮。
公持霜斧出,椎牛誓介士。
挞发固有威,忠孝亦有理。
遂令执殳众,感激厉廉耻。
复城二十七,恢地二千里。
至今溪峒中,谈公犹系齿。
再有邦彦乱,永宁尽贼垒。
公膺节钺来,将卒六千耳。
歼灭十万寇,迅若扫浮蚁。
距今三十年,蜀运未休否。
献逆扬其波,群盗纵横起。
强壮膏郊原,老弱委泥滓。
鳞鳞万家邑,化作榛与藟。
亩亩千顷禾,鞠为稂与秕。
浴也叱驭人,志在遵前轨。
遗民一何寡,交以生为累。
蜀吏一何弱,争以黜为喜。
吏民亦人情,致此良有以。
师行动以万,邑民百十止。
岂暇事耕耘,不足供驱使。
况复滇黔间,伏莽丛奸宄。
永宁未遽入,渝城师暂已。
赖有保宁捷,经略从兹始。
公当明祚衰,建竖伟若彼。
予当清盛初,匡济仅如此。
明明忠荩业,胡为逊君子。
丰碑吹作尘,蔓草迷祠址。
聊采故老言,题诗付青史。
哀哀巴渝人,公在尔不死。
《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清·郝浴】崇明昔遘乱,明纲犹未委。岂无心膂臣,徵兵及蛇豕。驾驭宁尽乖,天地合疮痏。蜂动翕百蛮,流血殷渝水。灿灿芙蓉城,旦夕将摧圮。公持霜斧出,椎牛誓介士。挞发固有威,忠孝亦有理。遂令执殳众,感激厉廉耻。复城二十七,恢地二千里。至今溪峒中,谈公犹系齿。再有邦彦乱,永宁尽贼垒。公膺节钺来,将卒六千耳。歼灭十万寇,迅若扫浮蚁。距今三十年,蜀运未休否。献逆扬其波,群盗纵横起。强壮膏郊原,老弱委泥滓。鳞鳞万家邑,化作榛与藟。亩亩千顷禾,鞠为稂与秕。浴也叱驭人,志在遵前轨。遗民一何寡,交以生为累。蜀吏一何弱,争以黜为喜。吏民亦人情,致此良有以。师行动以万,邑民百十止。岂暇事耕耘,不足供驱使。况复滇黔间,伏莽丛奸宄。永宁未遽入,渝城师暂已。赖有保宁捷,经略从兹始。公当明祚衰,建竖伟若彼。予当清盛初,匡济仅如此。明明忠荩业,胡为逊君子。丰碑吹作尘,蔓草迷祠址。聊采故老言,题诗付青史。哀哀巴渝人,公在尔不死。
https://shici.929r.com/shici/ilkNzU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