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序蜗庐伏,传胪庆状元。
编桥资折竹,渡蚁救倾盆。
念恰关心切,功真以手援。
术能全蛾子,庇合藉龙孙。
芥泛舟无异,苔封垤尚存。
安排成雁齿,依附等蜂屯。
架槛同开网,衔珠解报恩。
声名题虎榜,竟作雁行论。
公序蜗庐伏,传胪庆状元。
编桥资折竹,渡蚁救倾盆。
念恰关心切,功真以手援。
术能全蛾子,庇合藉龙孙。
芥泛舟无异,苔封垤尚存。
安排成雁齿,依附等蜂屯。
架槛同开网,衔珠解报恩。
声名题虎榜,竟作雁行论。
这首诗描绘了编桥渡蚁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顽强。首句“公序蜗庐伏”以蜗牛的缓慢行动隐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平静,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接下来,“传胪庆状元”一句巧妙地将编桥渡蚁的场景与古代科举中的状元荣耀相联系,寓意着通过努力和智慧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编桥资折竹,渡蚁救倾盆”描绘了编桥渡蚁的具体过程,竹子被折来编织成桥,蚂蚁得以安全渡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中弱小生命之间的互助与生存智慧。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生命力坚韧不拔的赞美。
“念恰关心切,功真以手援”进一步强调了在困难面前,人们或自然界的生物如何伸出援手,共同面对挑战。这不仅是对蚂蚁行为的赞美,也是对人类互助精神的颂扬。
后半部分“术能全蛾子,庇合藉龙孙”则转向对更微观世界的关注,通过保护幼虫和利用龙孙(可能指植物的幼苗)来表达对生命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视。
“芥泛舟无异,苔封垤尚存”运用比喻手法,将微小的事物比作泛舟于芥叶之上,即使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情况下也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同时,苔藓覆盖的小丘依然存在,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持续性。
“安排成雁齿,依附等蜂屯”描绘了自然界中秩序与合作的景象,如同雁群排列整齐,蜜蜂聚集一处,体现了生物之间复杂而有序的互动关系。
“架槛同开网,衔珠解报恩”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共生与感恩,无论是蜘蛛织网捕食还是动物之间的相互帮助,都体现了生命间的相互依赖和感激之情。
最后,“声名题虎榜,竟作雁行论”以科举考试的虎榜和雁行的比喻,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通过努力和合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成就,并与他人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编桥渡蚁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生命的顽强、自然界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共生关系,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地与南荒接,梅花合早开。
如何长至后,不见一杖来。
政尔缘霜早,多应待雨催。
檐边有独树,日绕故千回。
是邦且熟无多收,况于水旱相为忧。
使君奏课避非实,檄公按视临田畴。
民闻公来相告语,活国忧民公自许。
平时爱我如恐伤,今胡不能为轻赋。
人生衣食固有端,作苦宁敢求自安。
分当戮力给公上,何意年岁逢艰难。
吾君德盛过文景,诏书屡下民惟省。
公其为我谢使君,考虽下下民安枕。
往君在太学,有类如何蕃。
仁义积诸身,诸生知所尊。
今君为主簿,又类习凿齿。
不仁荆州士,四海名未已。
谁云斗水浑,可养横海鳣。
涧壑虽阻深,松桧能参天。
群公顷争荐,亦既升初秩。
似君许人物,岂计一阶级。
圣朝开文馆,政为时育才。
似君此风骨,咫尺斯蓬莱。
而我独何者,瓦砾偶居后。
纵加刻画工,未救无盐丑。
古人重交契,今人顾不然。
愿君保金石,勿为燥湿迁。
饮君一卮酒,属君千万寿。
更欲拘君船,江头已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