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宴罢题诗,吟向斜阳半醉时。
误染深红颜色老,只缘人世重胭脂。
曲江春宴罢题诗,吟向斜阳半醉时。
误染深红颜色老,只缘人世重胭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曲江春宴之后,诗人于夕阳余晖中题写诗句的场景。通过“误染深红颜色老”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人事相联系,以杏花的颜色变化比喻人世间的变迁和情感的流转。这里的“深红颜色老”,既指杏花随季节更迭而逐渐褪色,也暗喻着时光流逝,人的青春与热情终会消逝。而“只缘人世重胭脂”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对美的追求与评价标准,暗示了在世俗眼中,外在的装饰(如胭脂)往往被过分看重,而内在的真实与自然却容易被忽略或误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审美倾向的批判。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皎皎入闱月,嗈嗈度云雁。
感物念同旅,凄矣起长叹。
图史在东序,朋宴喧华堂。
三星如连珠,调琴夜未央。
昔者与子别,怅怅天一隅。
今来不尽欢,枉作同城居。
搦管隔文囿,浃旬兴颇孤。
泛舸酌霞酿,迟尔鹊山湖。
君王爱小腰,锦带自结束。
二八入汉宫,罗荐生香玉。
玉香自不灭,宠盻每难终。
昔为菖蒲花,今为孤根蓬。
蓬飞绕天去,妾意何终极。
前时昭阳院,双燕栖罗幕。
燕燕上林飞,春归长信道。
雕舆竟不来,空长如茵草。
秋草有衰质,明月常素心。
班姬新乞扫,试鼓长信琴。
玉琴悬五丝,一丝一肠断。
空作白头吟,曲终独不见。
虞帝南征不复归,湘君日暮啼青衣。
秋风娜娜湘水冷,愁云化作清霜飞。
清霜著草草欲死,著竹竹黄印斑紫。
苍梧云色凝不流,夫君渺渺云上头。
曼声浣月正愁绝,何处雌凰声不歇。
蟠龙起舞潭水波,幽吟咽咽生盘涡。
痴云作雨老天泣,竹中奈此双愁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