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
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遰交通。
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
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
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遰交通。
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
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开篇“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两句,诗人站在秦望山上,从南向北眺望,视线所及之处是辽阔的大海和无垠的天空,这种开阔的视野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接下来的“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则描绘了早晨阳光照耀下的山川湖泊,一切都在金红色的光辉中闪烁,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溪壑争喷薄,江湖遰交通”两句,通过溪流与山谷间竞相汹涌、江湖之间交织成网的动态画面,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连贯性。紧接着,“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则转向人事,指出尽管有许多行走于此的渔夫商旅,但他们却未能领会到时光易逝、岁月匆匆。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两句,用了动作和静待来形容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应与期待。其中,“振缗”是整理船帆,“弭棹”则是放下船桨,这些行为都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等待时机的心境。
“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表达了诗人本身就是一位随波逐流的游子,对于行走的方向毫无执着,只是顺应水流任意漂泊。最后,“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的向往和对古人足迹的追寻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勾勒出诗人超然物外、怀抱大志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胸襟开阔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