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高风百世师,衡门愧子独栖迟。
洋洋泌水今犹在,还有几人能乐饥。
肥遁高风百世师,衡门愧子独栖迟。
洋洋泌水今犹在,还有几人能乐饥。
这首诗《读诗偶成》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高士遁世归隐精神的崇敬与自我的反省。
首句“肥遁高风百世师”,开篇即赞美那些选择远离尘嚣、遁世归隐的高士们,他们的高尚品德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后世的楷模和典范。“肥遁”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这些高士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含着对这些人高尚人格的赞誉。
次句“衡门愧子独栖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像那些高士一样早些归隐、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遗憾与自责。这里的“衡门”指的是简陋的居所,诗人以之自比,暗示自己未能及早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简朴而自由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
后两句“洋洋泌水今犹在,还有几人能乐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到“洋洋泌水”,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象征性的水流,代表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生命的滋养。这句话意在强调,尽管自然界的美好与滋养依然存在,但能够真正享受并从中获得心灵满足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也是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层面的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高士遁世精神的赞美以及自我反省,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