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家译遍五天书,避乱聊寻废刹居。
片月池中观色相,千花塔下礼清虚。
行随流水因斋后,坐得新诗是偈余。
看说到城还不住,余生汨汨竟何如。
辞家译遍五天书,避乱聊寻废刹居。
片月池中观色相,千花塔下礼清虚。
行随流水因斋后,坐得新诗是偈余。
看说到城还不住,余生汨汨竟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子良圮远离尘嚣,遁入佛门的生活状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释子良圮在寺庙中的修行生活。首句“辞家译遍五天书”,透露出释子良圮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他不仅研读佛经,更是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佛法的精髓。接着,“避乱聊寻废刹居”一句,点明了释子良圮选择寺庙作为避世之所的原因,或许是出于对社会动荡的逃避,或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片月池中观色相,千花塔下礼清虚”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氛围。月光洒在池面上,映照出水中倒影,仿佛是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体现;而在千花塔下,释子良圮以恭敬之心礼佛,表现出他对清净之境的向往和追求。
“行随流水因斋后,坐得新诗是偈余”则进一步描绘了释子良圮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斋饭之后,他随水而行,感受自然之美,灵感涌现之时便即兴作诗,这些诗作仿佛是他心灵的咏叹,是对佛法的感悟与表达。
最后,“看说到城还不住,余生汨汨竟何如”表达了释子良圮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自身修行之路的深思。他虽然身处寺庙,但内心仍充满对世俗世界的关注,对未来充满了未知的期待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释子良圮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现实世界的眷恋与思考。
孝女心,天上月,万古清光长不没。
孝女颜,雪中花,千秋香艳明于霞。
十龄失怙心如剖,宛转相依惟阿母。
屏除粉盝与脂签,日侍茶铛兼药臼。
窈窕窗前守一经,天然玉立秀亭亭。
螺丸肯画双弯碧,閒煞虞峰入镜青。
传家雅有支机石,笑语承欢自朝夕。
不绣鸳鸯并凤凰,簪花小仿曹娥格。
温凊辛勤二十年,一朝母病痛难痊。
人间那有长生乐,苦乞参苓晓夜煎。
背人偷卷香罗袖,欲倩肌肤延母寿。
空庭悄立月无光,虬箭沈沈催玉漏。
瓠犀深啮臂脂殷,眼波迸裂攒眉山。
一线金刀飞白炼,血痕尽变桃花斑。
烹作羹汤进母食,绕床忍著凄凉色。
岂知母病太沈绵,百转千回医不得。
生身恩重此身轻,代死吁天天亦惊。
一瓣心香虔默祷,椎心欲泣不成声。
悲鸣鵩鸟号风木,户外清霜折慈竹。
白云痛绝影迢迢,愁对寝帏镫晕绿。
香桃骨瘦不胜衣,麦粥微餐药饵稀。
含笑随亲归碧落,雁行肠断惜分飞。
芳名真合标青史,彤管传来凭阿姊。
南国徒夸彼美人,北宫不数婴儿子。
焚香读处首先低,今古何人可与齐。
惆怅琴河寒食节,女贞花发孝乌啼。
《题常熟张孝女传后》【清·何佩玉】孝女心,天上月,万古清光长不没。孝女颜,雪中花,千秋香艳明于霞。十龄失怙心如剖,宛转相依惟阿母。屏除粉盝与脂签,日侍茶铛兼药臼。窈窕窗前守一经,天然玉立秀亭亭。螺丸肯画双弯碧,閒煞虞峰入镜青。传家雅有支机石,笑语承欢自朝夕。不绣鸳鸯并凤凰,簪花小仿曹娥格。温凊辛勤二十年,一朝母病痛难痊。人间那有长生乐,苦乞参苓晓夜煎。背人偷卷香罗袖,欲倩肌肤延母寿。空庭悄立月无光,虬箭沈沈催玉漏。瓠犀深啮臂脂殷,眼波迸裂攒眉山。一线金刀飞白炼,血痕尽变桃花斑。烹作羹汤进母食,绕床忍著凄凉色。岂知母病太沈绵,百转千回医不得。生身恩重此身轻,代死吁天天亦惊。一瓣心香虔默祷,椎心欲泣不成声。悲鸣鵩鸟号风木,户外清霜折慈竹。白云痛绝影迢迢,愁对寝帏镫晕绿。香桃骨瘦不胜衣,麦粥微餐药饵稀。含笑随亲归碧落,雁行肠断惜分飞。芳名真合标青史,彤管传来凭阿姊。南国徒夸彼美人,北宫不数婴儿子。焚香读处首先低,今古何人可与齐。惆怅琴河寒食节,女贞花发孝乌啼。
https://shici.929r.com/shici/nF5kZ8cA.html
八月秋风振山谷,黄花初放银塘菊。
一枝手折欲赠君,远道茫茫愁极目。
间将玉纸写新诗,新诗赋就动远思。
萧萧鸿雁随云度,寂寂虬镫拥漏迟。
忆昔同在翠微阁,飞文联句夸奇作。
那知江海各天涯,青鸟无情双寂寞。
苏合房中愁索居,尺素遥传锦鲤鱼。
为问江淹五色笔,拟成团扇近何如。
三竺深始佳,妙香静空谷。
无量人天供,至此心神肃。
在昔闻兵火,兹山未沈陆。
若非龙象力,何以感群族。
出门望层峦,回向古道场。
云日递隐见,岩壑易阴阳。
别院通危桥,涧曲声琅琅。
万木拥寒阁,千镫照回廊。
澄怀此晏坐,摄受言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