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烟迷谷,寒潭水涨沙。
入云千万岫,出坞两三家。
涧古泉仍石,山空菊自花。
柳塘冰欲结,相对祇栖鸦。
野渡烟迷谷,寒潭水涨沙。
入云千万岫,出坞两三家。
涧古泉仍石,山空菊自花。
柳塘冰欲结,相对祇栖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野渡的幽静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风格。
“野渡烟迷谷,寒潭水涨沙。”开篇两句,以“野渡”为切入点,将读者带入一个被山谷环抱的宁静场所。这里的“烟迷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下来的“寒潭水涨沙”,则透露出季节感和动态美,水流与沙石的交响,构成一幅生动的山间水声图。
“入云千万岫,出坞两三家。”诗人通过对山势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壮丽。山岫如海,连绵不绝,而“出坞两三家”则突出了在这广袤山巅间散落的人家,这种对比强化了山野生活的宁静与孤寂。
“涧古泉仍石,山空菊自花。”这里,“涧古泉仍石”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永恒的主题,而“山空菊自花”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菊花在山间独自绽放,不以人为伴,体现了诗人对孤独美的欣赏。
“柳塘冰欲结,相对祇栖鸦。”末尾两句,则描绘了即将到来的冬日景象。柳塘之上,冰冻尚未完全封存,而几只乌鸦在此栖息,它们的黑色身影与白色的冰面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份寒冷而又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云雾、花鸟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片超脱尘嚣的世外桃源。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幽静又壮丽的世界之中。
身世飘零,勋业何成,鬓华渐生。
记去年欢笑,遨游帝里,今年憔悴,卧病江城。
直道难行,浮名识破,正要生平两眼明。
心无歉,但世间公论,自有人评。竹风萧飒初停。
算何境、能如梦境清。
问命之穷达,三杯酒软,身之去就,一叶舟轻。
毁誉从他,醉醒在我,赢得篷窗听雨声。
秋江上,更莼鲈无限,鸥鹭多情。
雪香飞尽江梅,上林桃李寒犹掯。
墙头惊见,枯枝闹簇,生红初喷。
嫩绿亭台,新晴巷陌,清明相近。
甚等闲句引,狂蜂戏蝶,早不管,人春困。
不怕蜡痕轻褪。怕东风乱飘残粉。
琐窗犹记,双鹅细剪,一簪幽恨。
骏马如飞,流光似箭,归期难准。
料黄昏微雨,盈盈泪眼,把燕脂揾。
四海黄花,文采风流,于今尚存。
直澹翁诗句,大羹玄酒,名家书法,流水行云。
泗上青山,枫林丹叶,书破晴空月一轮。
余尝见,把君髯摇动,特地精神。谢君雅意殷勤。
便付与同僚更可人。
爱紫筠真节,柄才到手,轻罗缟面,影不离身。
纵使当年,石城风起,不怕庾公千丈尘。
难忘处,正午天如火,凉满衣巾。
若论西湖,颍川汝阴,俱难似之。
正涌金门外,天开罨画,钱塘岸侧,城展玻璃。
曾借扁舟,晚凉一棹,先向孤山近处嬉。
回头望,是吴山楼阁,烟霭参差。淡妆浓抹相宜。
道不独晴奇雨亦奇。
访欧公遗像,仍存古井,逋仙旧隐,犹有荒祠。
泉若通灵,梅如解语,应也怪公题咏迟。
从今后,怕公余无事,准备新诗。
老子当年,壮志凌云,巍科起家。
被尘嚣沸耳,鏖成重听,簿书眯眼、攻作昏花。
天上归来,山中绝倒,部曲黄牛鼓吹蛙。
闲宫好,判园丁牧竖,一日三衙。平生几度天涯。
恰舣住飘飘泛海槎。
向竹林苔径,时来教鹤,山泉石鼎,自为烹茶。
庭下花开,楼头雨霁,尽着春风笑鬓华。
功名事,问西山爽气,多少烟霞。
莫相疑、爱石如许,流形我亦随寓。
神麇更有神麇在,照影几烦清滏。山下路。
还记得、当时射虎人曾误。如今文府。
但日永闲阶,香凝燕寝,云岫翳还吐。
崔嵬起,欲作飞仙骞翥。依稀老眼如雾。
品题好刻奇章字,嗟尔赏音难遇。如砥柱。
应笑我心,更欲谁安住。
茶余客去,相对静无言,悠然意会,一阵北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