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难陀龙能听闻,净名结舌若为论。
行到水穷山尽处,虚空依旧塞乾坤。
跋难陀龙能听闻,净名结舌若为论。
行到水穷山尽处,虚空依旧塞乾坤。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楞严六根(其二)无耳能闻》。诗中以"跋难陀龙"和"净名结舌"两个佛教典故开篇,暗示了佛法中的微妙与深奥。"能听闻"与"若为论"形成对比,表达出即使在无法用言语表述的境地,佛法的智慧仍然存在。"行到水穷山尽处"象征修行者的极致探索,而"虚空依旧塞乾坤"则揭示了佛法无所不在,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佛法境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论事不欲如戎兵,欲如衣冠佩玉严重而宽平。
作文不欲如组绣,欲如疏林茂麓窈窕而敷荣。
桢干盍亦烦绳墨,滋味何如馀典则。
吾宗受才万人敌,排空所向无遗力。
亲丧三年面漆黑,交情一语千金璧。
明朝不爨鼾撼壁,裘马借人无德色。
作掾闽山可踪迹,拟将秉秆空螟?。
相君有令民未得,勿问堂高若干尺。
春江瀰渺风张席,欲言江水何终极。
贫贱相依鬓毛白,吾可雷同名送客,浩歌未放情弥激。
君看风雅诗三百,亦有初章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