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巧钟赋,新腊报花期。
江梅清瘦,只是洁白逞芳姿。
我欲超群绝类,故学仙家繁杏,秾艳映横枝。
朱粉腻香脸,酒晕著冰肌。玉堂里,山驿畔,最希奇。
谁将绛蜡笼玉,香雪染胭脂。
好向歌台舞榭,斗取红妆娇面,偎倚韵偏宜。
羌管莫吹动,风月正相知。
造物巧钟赋,新腊报花期。
江梅清瘦,只是洁白逞芳姿。
我欲超群绝类,故学仙家繁杏,秾艳映横枝。
朱粉腻香脸,酒晕著冰肌。玉堂里,山驿畔,最希奇。
谁将绛蜡笼玉,香雪染胭脂。
好向歌台舞榭,斗取红妆娇面,偎倚韵偏宜。
羌管莫吹动,风月正相知。
这首宋词《水调歌头·其二》(红梅)是曹冠所作,以红梅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欣赏和赞美。开篇“造物巧钟赋,新腊报花期”描绘了大自然巧妙地安排在新年之际绽放梅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下来,“江梅清瘦,只是洁白逞芳姿”形象地刻画了梅花的清雅与纯洁,以“清瘦”形容梅花的骨感美,以“洁白”突出其高洁品质。
诗人通过“我欲超群绝类,故学仙家繁杏,秾艳映横枝”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独特风姿的追求,将其比作仙家繁杏,显出其艳丽夺目。接下来的“朱粉腻香脸,酒晕著冰肌”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如美女般娇嫩的色泽和醉人的香气。
进入下片,诗人将梅花置于“玉堂里,山驿畔”的不同场景中,强调其无论在富贵之地还是简朴之地都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谁将绛蜡笼玉,香雪染胭脂”运用比喻,赞美梅花如红蜡烛般照亮寒冷,又如香雪般染红了冬日。最后,“羌管莫吹动,风月正相知”则借风月之景,表达对梅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以及对静谧美好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红梅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其品格的崇敬,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