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落。正萧索。愁归又被秋牢落。
拾来书细蚕,题成唤驯鹤。唤驯鹤。衔去红心阁。
一叶落。正萧索。愁归又被秋牢落。
拾来书细蚕,题成唤驯鹤。唤驯鹤。衔去红心阁。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一叶落”这一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一叶落”,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仿佛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片落叶飘零的画面,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接着,“正萧索”二字,直接点出了秋天特有的凄凉与寂寥氛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情绪。
“愁归又被秋牢落”一句,将个人情感与季节特征紧密结合,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被秋日的萧瑟所加重,形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沉重感。
接下来的“拾来书细蚕,题成唤驯鹤”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书”比作“细蚕”,形象地表达了对知识或文字的珍视与细腻处理;“题成唤驯鹤”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呼唤驯养的鹤,象征着诗人渴望心灵的慰藉与自由飞翔的愿望,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与逃避。
最后,“唤驯鹤。衔去红心阁”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呼唤的鹤最终飞向了“红心阁”,这既是诗人理想中的避风港,也是他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鹤的离去,既是对现状的无奈妥协,也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君不见,园中花,风摧雨折明又葩。
又不见,原上草,雪虐霜彫明又好。
荣枯有前分,信诎亦至理。
茫然一寘之,忧乐淡于水。
漳南始识中丞孙,词峰落楮横阵云。
云是清华旧学士,笔谈程纪徒纷纷。
今日闽海头,明日金銮殿。
请君匣剑看星文,后此相思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