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玉下天河,绕丛秋露多。
天寒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抱玉下天河,绕丛秋露多。
天寒翠袖薄,日暮欲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怀抱美玉的女子在秋夜的丛中漫步的情景。首句“抱玉下天河”,以夸张的手法,将女子所持之物比喻为珍贵无比的天河之玉,既突出了玉的稀世价值,也暗示了女子的高洁与不凡。次句“绕丛秋露多”,通过“秋露”这一意象,不仅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静谧,也暗喻了女子行走在朦胧月色下的幽静与神秘。
接着,“天寒翠袖薄”一句,将女子的衣着与环境巧妙结合,翠袖象征女子的服饰,薄字则强调了衣物的轻盈与女子体态的纤细,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寒冷,烘托出一种清冷而孤高的氛围。最后,“日暮欲如何”则以问句收尾,既表达了对女子晚归时境遇的关切,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女子内心情感的无限遐想,营造了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独立、高雅且略带忧郁的女性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美的细腻捕捉。
天姿雅素,不管群芳妒。
微笑倚春风,似窥宋、墙头凝伫。
一春花草,陡觉更无香,悬绣账,结罗巾,谁更熏沈炷。
可堪开晚,未放韶光去。
生怕糁庭阶,直不忍、苍苔散步。
会须开宴,满摘蘸瑶觞,何况有,绮窗人,娇鬓相宜处。
玉英檀蕊,细意凭君看。
青帝忒多情,费几许、春风暗剪。
晓来欹枕,不觉嫩香飘,披宿雾,启幽窗,不道开初遍。
无穷风味,乍可蜂莺占。
莫遣俗人知,怕毒眼、急须遮断。
倚墙压架,娇困卧枝头,心绪里,阿谁知,似个人撩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