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稻屋自成家,破晓儿童踏水车。
万绿丛中红一片,隔篱几树刺桐花。
竹园稻屋自成家,破晓儿童踏水车。
万绿丛中红一片,隔篱几树刺桐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竹园稻屋自成家"写出了竹林环绕、稻田为邻的简朴农家,显示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意境。"破晓儿童踏水车"则生动展现了清晨时分,孩子们勤劳地劳作,富有生活气息。
"万绿丛中红一片"运用对比手法,绿色的稻田和绿色的竹林中,一树树刺桐花绽放出鲜艳的红色,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层次。"隔篱几树刺桐花"进一步描绘了这不经意间的美景,隔着篱笆的刺桐花更显得清新脱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清代末年至近代初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欣赏和对淳朴生活的赞美。
花压重门,莺啼别馆,一望阴阴苑路。
春渐老、云昏日淡,更晓雾结做昼雨。
有心情、怕上红楼,翻绣被、记起玉人何处。
怎带缓鲛绡,筝零雁字,寂寞画堂歌舞。
午梦沉沉浑无主。算梦里相逢,那能长住。
我应受、此愁且耐,你不解、此情空诉。
悔当年、浪说风流,似梅子含酸,莲房带苦。
看湖水溟濛,春心荡漾,待要一时东去。
晴日穿帘罅。喜今朝、梅花渍酒,辛盘蔫鲊。
年入新春花放早,已有暗香飘射。
共弱女、婆娑其下。
闭户漫劳佳客到,更迂疏、但说逢迎怕。
视桁上,无衣挂。山妻斗酒为余泻。
叹生平、蓬头椎髻,双眉慵画。
今日也因新岁至,学甚盘鸦堕马。
只我已、鬓毛霜打。
随分高歌真烂醉,卧牛衣、讵作吞声者。
愿白首,惟卿藉。
尽捐苛礼叙从容,雅集何妨命酌重。
兰室晚携人似玉,戟门初挂月如弓。
坐深徐榻殊堪下,饮剧郇厨不厌供。
解道春风生满席,故教此夜失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