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秋风客,游梁更赋梁。
此时家在远,独坐夜偏长。
岁月黑貂晚,江湖白雁霜。
乌皮人兀兀,蟾影海茫茫。
扣角馀三叹,闻鸡悄四荒。
炉烟秋伏枕,谁念待班行。
身是秋风客,游梁更赋梁。
此时家在远,独坐夜偏长。
岁月黑貂晚,江湖白雁霜。
乌皮人兀兀,蟾影海茫茫。
扣角馀三叹,闻鸡悄四荒。
炉烟秋伏枕,谁念待班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天的夜晚,独自坐在远方,面对着漫长而寂静的夜晚。诗人以“身是秋风客”开篇,点明了自己作为过客的身份,身处异乡,孤独而漂泊。接着,“游梁更赋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漂泊与归属感的矛盾,仿佛在异乡重又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此时家在远,独坐夜偏长。”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远离家乡,夜晚显得格外漫长,孤独感被无限放大。
“岁月黑貂晚,江湖白雁霜。”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时间的流逝比作“黑貂晚”,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江湖白雁霜”则通过白雁在霜天中飞翔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乌皮人兀兀,蟾影海茫茫。”“乌皮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穿着黑色皮衣,孤独地站立或坐着。“蟾影海茫茫”则描绘了月光下的大海,一片辽阔无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思绪和迷茫。
“扣角馀三叹,闻鸡悄四荒。”“扣角”可能指的是敲击牛角,古代士兵行军时常用此声作为号令。“三叹”和“悄四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远方世界的深深忧虑。
最后,“炉烟秋伏枕,谁念待班行。”“炉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夜晚取暖,而“秋伏枕”则意味着他正沉浸在秋夜的寂静中。最后一句“谁念待班行”则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理解他的心情,以及对于回归正常生活(“班行”可能指官场或社会秩序)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喜连宵、四郊春雨。
纷纷一阵红去。
东君不爱闲桃李,春色尚余分数。
云影住。
任绣勒香轮,且阻寻芳路。
农家相语。
渐南亩浮青,西江涨绿,芳沼点萍絮。
西成事,端的今年不误。
从他蝶恨蜂妒。
莺啼也怨春多雨,不解与春分诉。
新燕舞。
犹记得、雕梁旧日空巢土。
天涯劳苦。
望故国江山,东风吹泪,渺渺在何处。
柳绵飞扑扑,荷叶散田田。
物幻无穷意,春归何处天。
事随鸾镜改,人逐燕巢迁。
一笑千金价,吾羞鲁仲连。
被杨花、带将春去,飘扬一路无定。
满庭绿荫丝千尺,枝上旧香吹尽。
幽梦醒。
对晚色、秋千院落人初静。
柔条弄影。
奈翦翦轻风,冥冥细雨,惹起万千恨。
云山路,休蹑高楼独凭。
楚天一抹烟暝。
娇莺百啭飞鸠去,何处可寻芳信。
心自省。
念咫尺、青楼应怪人薄幸。
归期将近。
料喜鹊先知,飞来报了,日日倚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