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蠹书鱼》
《蠹书鱼》全文
宋 / 邵雍   形式: 五言律诗

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

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

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

年年当盛夏,㬠了却如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ū
sòng / shàoyōng

xíngzhuànglèixīnhǎoshū

chángyóuqièwèishǐzàijiāng

wèihàiqiānbānyǒuyánpēng

niánniándāngshèngxià,{zuǒyòushà}lequèchū

翻译
它的形状像鱼,内心却爱蛀书。
平时藏在箱笼中,从未涉足世间江湖。
它带来千般祸害,说到烹煮却无所畏惧。
每年到了夏天最盛时,破坏依旧如最初一般。
注释
形状:外貌特征。
类于:类似。
鱼:比喻。
其心:指代不明的主体。
好蠹书:喜好蛀蚀书籍。
居常:平时。
游箧笥:在箱笼中游走。
未始:从未。
江湖:这里指现实世界。
为害:造成危害。
千般:各种各样的。
言烹:说到烹煮。
一物无:对任何事物都不怕。
年年:每年。
盛夏:夏季最热的时候。
㬠了:形容破坏严重。
如初:像最初一样。
鉴赏

这首诗名为《蠹书鱼》,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中以"形状类于鱼"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书籍蛀虫,它外表像鱼,但实际上对书本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其心好蠹书",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这种虫子对书籍的偏好和危害。它常常藏匿于书箱之中,而非在江河湖海中生活,暗示了它的生活环境与书籍紧密相连。

接下来的诗句"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进一步强调了蠹书鱼的危害之多,尽管人们可能会想到用烹饪的方式来消灭它,但诗人却说从未听说有人真的这样做。最后两句"年年当盛夏,㬠了却如初",寓意这种虫害无论经历多少个夏天,只要书籍不除,它就会年复一年地重现,始终无法根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蠹书鱼的形象,揭示了书籍保护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知识文化的珍视。

作者介绍
邵雍

邵雍
朝代:宋   字:尧夫   生辰:1011年—1077年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猜你喜欢

胡仲一谈嘉州淩云寺之胜王叔承欣然赋诗便欲西游邀予同作四首·其三

嘉州无数好山名,雪下岷峨春水生。

曾共高僧谈出世,尸陀林在钵罗城。

(0)

送梁判官之郁林

临蒸南去路悠哉,塞雁飞时海燕回。

一片郁林犹有石,政成还伴使君来。

(0)

江州城楼晚望

家在渔村有钓蓑,偶从簪弁失烟波。

怀人书札春鸿早,作客江湖夜雨多。

匡岳千峰云不散,浔阳九派路如何。

五噫岂似关东去,回首中原一放歌。

(0)

十月虏警书事三首·其二

甘泉烽火到长安,阙下衣冠立马看。

北转储胥刍粟富,西来骠骑雪霜寒。

观兵帐外期超距,拜将庭中议筑坛。

细柳已屯江总制,月明羌笛满桑乾。

(0)

癸亥明堂大祀礼成纪事

甘泉高擢汉明庭,更筑崇台礼万灵。

宗祀偶同书癸亥,中兴谁复数殷丁。

芝生九叶铜池碧,日抱重光玉树青。

前殿公卿频上寿,万年何用禅云亭。

(0)

卢方伯少明入京中秋见邀玩月

使车南去少能留,此地还期月下游。

万里星环燕阙夕,九关榆落蓟门秋。

已闻卿相频推毂,自笑风尘老敝裘。

宾从他宵还对酒,不知谁共庾公楼。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