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六》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六》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玄味曾同草木参,廿年相对老江潭。

竹林把臂今馀几,莲社过桥笑有三。

赠我绮琴都不报,求君青李远能函。

故人却喜彭篯在,金鼎琼文事可谙。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为友人陈仲醇所作的赠诗,描绘了两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玄味曾同草木参”,以“玄味”暗喻深邃的哲理或高深的学问,与“草木参”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探讨学问、追求真理的过程,如同与自然界的草木交流一样,充满着智慧与和谐。

“廿年相对老江潭”一句,点明了两人相识相知已有二十年之久,如今都已步入老年,依然相依相伴于江边,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彼此的依赖。

“竹林把臂今馀几”中的“竹林”象征着高洁的友谊,“把臂”则表示亲密无间的关系,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保持这种关系的朋友已经不多了。

“莲社过桥笑有三”则通过“莲社”这一佛教文化符号,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纯洁与高尚,而“过桥笑有三”可能是指三人一同走过一座桥时的欢声笑语,体现了友情的美好与欢乐。

“赠我绮琴都不报,求君青李远能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因为友人未能给予相应的回应,但诗人仍然愿意以“绮琴”(精美的乐器)相赠,显示出深厚的友情和慷慨的心胸。

最后一句“故人却喜彭篯在,金鼎琼文事可谙”中,“彭篯”是古代的一位隐士,这里借指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仍能保持高洁品质的欣慰,同时也期待友人能继续从事高雅的艺术或学问活动,共享精神的盛宴。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通过对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美好时光的共同回忆。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水竹野十咏·野堂

风来无市声,景物占深净。
鸥狎堂上翁,时来点天镜。

(0)

水竹野十咏·竹风水月

造物无尽藏,散在林泉中。
结亭相周旋,人与万境空。

(0)

潇湘八景图·烟寺晚钟

冥蒙一抹笼峥嵘,峥嵘深处传疏声。
溪横石槎低欲折,隐约前村通去程。
万里征夫不知宿,数尽飞鸦栖古木。
输与中边三四僧,枯藤挑云归佛屋。

(0)

吴江三高祠·范蠡

越敢吞吴皆范子,后来庙食太湖滨。
邦人岂是忘仇怨,要勉吴臣似越臣。

(0)

争族侄入幕

冲寒谒子陵,好挹钓台清。
若遇多梅处,须宽半日程。
少年先器识,实地作功名,太守贤明甚,当如事父兄。

(0)

潇湘八景图·潇湘夜雨

云气浮江天已夕,江树号风飞雨迫。
凄凉正则赋怀沙,疑与渔翁分半席。
一声暧乃隔中流,打篷淅霎添旅愁。
土膏动脉晓色媚,农将有事于西畴。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