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遣病》
《遣病》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自古谁不死,不复记其名。

今年京城内,死者老少并。

独孤才四十,仕宦方荣荣。

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赵昌八十馀,三拥大将旌。

为生信异异,之死同冥冥。

其家哭泣爱,一一无异情。

其类嗟叹惜,各各无重轻。

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

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

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

但念行不息,岂忧无路行。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

胡为神蜕体,此道人不明。

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

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0)
注释
自古:从古至今。
谁:任何人。
不死:不会不死。
不复:不再。
记其名:记住他的名字。
今年:当前年份。
京城:国都。
内:里面。
死者:死去的人。
老少并:老人和小孩都有。
独孤:人名,代指某个人。
四十:年龄,四十岁。
仕宦:做官。
方:正。
荣荣:兴盛的样子。
李三:人名,另一例子。
三十九:年龄,三十九岁。
登朝:入朝为官。
有清声:有清廉的名声。
赵昌:人名,第三个例子。
八十馀:年龄,八十多岁。
三拥:多次指挥。
大将旌:大将军的旗帜,代指领兵。
为生:活着的时候。
信异异:各不相同。
之死:死后。
同冥冥:都归于沉寂。
其家:他们的家庭。
哭泣爱:因爱而哭泣。
一一:每一个。
无异情:没有不同的情感。
其类:同类的人。
嗟叹惜:感叹惋惜。
各各:各自。
无重轻:不分轻重。
万龄:长寿的,如千年龟。
龟菌等:龟和短暂生命的菌类。
一死:一旦死亡。
天地平:在死亡面前平等。
以此方:拿这个来比较。
我病:我的病。
何足:哪里值得。
惊:惊讶。
今日死:今天就死去。
亦足:也足够。
了一生:结束这一生。
借使:假使。
到百年:活到一百岁。
不知:不知道。
何所成:会有什么成就。
况我:何况我。
早师佛:早就信奉佛教。
屋宅:看待。
此身形:这个身体。
舍彼:舍弃现世。
复就此:转而追求彼岸。
去留:离开或留下。
何所萦:没有什么可牵挂的。
前身:前世。
为过迹:如同走过的足迹。
来世:下一世。
即前程:就是未来的路程。
但念:只要想着。
行不息:不停前行。
岂忧:何必担心。
无路行:没有路可走。
蜕骨:脱骨,比喻变化。
龙不死:龙不会真正死去,象征永恒。
蜕皮:蝉脱壳。
蝉自鸣:蝉依然能鸣叫,象征新生。
胡为:为什么。
神蜕体:精神超脱肉体。
此道:这种道理。
人不明:人们不明白。
持谢:借此表达。
爱朋友:对朋友的爱。
寄之:寄托给。
仁弟兄:仁爱的兄弟们。
吟此:吟诵这首诗。
可达观:可以达到豁达的人生观。
世言:世间的言论。
何足听:不值得一听。
翻译
自古以来谁能避免死亡,死后名字往往不再被铭记。
今年在京城之内,无论老少都有人死亡。
独孤才刚满四十,仕途正盛。
李三仅三十九,入朝为官名声清廉。
赵昌已八十多岁,多次领兵威风凛凛。
活着时境遇各异,死后都归于沉寂。
他们的家人同样悲泣,情感没有分别。
同类的人感叹惋惜,态度上没有轻重之分。
无论是千年龟还是短暂的菌类,死亡让一切生命平等。
拿这些来比较我的病,我的病情又何必惊讶。
即便今天死去,也足够总结这一生。
即使活到一百年,也不知道会成就什么。
况且我早已信奉佛教,视身体为临时居所。
舍弃此身前往彼岸,去留之间无需挂怀。
前世如行走的足迹,来世则是前方的路程。
只要不停下脚步,何愁没有道路可行。
龙脱骨而不死,蝉蜕皮而自鸣。
为何人们不解这精神超脱之体。
借此诗感谢亲爱的朋友,寄托给仁爱的兄弟。
吟诵此诗可达到豁达的人生观,世间的言论何必去听。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遣病》。从内容上看,诗人借古今无人不死的哲理来安慰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情怀。

诗中开篇即提出“自古谁不死, 不复记其名”,这是对历史人物无常的一种感慨。紧接着,“今年京城内,死者老少并”描绘了当时疫病流行、生灵涂炭的惨状。这两句通过直接而强烈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和无常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独孤才四十,仕宦方荣荣。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赵昌八十馀,三拥大将旌”,分别以不同年龄的人物为例,展示了人们在世时的不同命运和地位,但最终都无法摆脱死亡的宿命。这一部分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强化了生命无常的主题。

“其家哭泣爱,一一无异情。其类嗟叹惜,各各无重轻”则表达了一种对死者的哀悼和同情之情,诗人认为每一个人的去世都值得人们的惋惜和尊重。

“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诗人借用自然界中万物平等的一死来安慰自己对于疾病的担忧,认为既然生与死本就平等,那么自己的病痛又何足挂齿。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即便是当天去世,也算得上是一种圆满的生命结局;即便活到百岁,也不知道最终会有什么样的成就。这里体现出一种对待死亡和未来都持有豁然态度的禅理。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诗人自诩为佛之弟子,将身体视作临时的栖息之地,无论是离开还是居住,都无需挂念。这段落透露了诗人对于佛法有所悟入,并以此来看待生死。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但念行不息,岂忧无路行”,这里强调了生命的连续性,将过去视作已经完成的旅程,将未来视作即将开始的征途。诗人鼓励自己在精神上不断前行,不应对未来的道路感到迷茫和忧虑。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胡为神蜕体,此道人不明”,这几句借用了蜕变成龙、蝉蜕的自然现象来比喻生命的转化和升华,表达了一种对生命超脱物质形态后仍能继续存在的信念。诗人感叹普通的人对于这种生命转化的奥秘并不知晓。

结尾“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则是诗人向亲朋好友表达感激之情,并将这份豁达的情怀传递给他们,同时也在告诫自己和他人,对于世俗的喧嚣与流言,应当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不必过分在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洞察,以及借助佛理来看待生死,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死亡时所表现出的豁达与宁静。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捣练子

香黯黯,漏盈盈。水仙风里试春灯。

翠帘卷后珊窗掩,不怕今宵月太明。

(0)

台城路.蓬山秋夜

小园一夜西风急,羁怀更添寂寞。

败叶敲窗,清寒惊梦,顿起闲愁万斛。

鸥盟摇落,况雁序无多,又分南北。

自拥罗衾,静看冷月透帘幕。

霜毫写就新句,但知音别后,谁和新曲。

灯暗砧残,天空籁静,听尽千山落水。

柔情难托,怅拾翠吟红,旧时行乐。

回首前游,几人能再续。

(0)

菩萨蛮.和外子韵

清晖两地明如此。将人置入相思里。形影不能双。

凄然独掩窗。愁思肠角绕。香篆心头袅。

瘦笔一枝携。新词和泪题。

(0)

点绛唇.怀吴夫人庞小畹

隔个墙头,几番同听墙头雨。

别来无绪,蛱蝶能来去。一院藤花,底是临池处。

还记取。绿窗朱户。袅袅茶烟缕。

(0)

卖花声·其一韵仙别三月,以客中所制卖花声词邮寄,泪影离声,恍惚纸上,因用原韵倚声,以报来雁

春信又今年。柳絮飞绵。去年曾记晚莺天。

替检青梅头上戴,镜里移肩。别后感瑶笺。

心地谁怜。红罗斗帐薄如烟。

夜夜为伊长梦见,风雨河边。

(0)

声声慢.还苏州后至修梅旧居,未免室迩人遥之感,怅然倚声

窈窕文窗,朦胧花影,无聊旧径重游。

草绿闲阶,珠帘不上银钩。

无情垂杨自碧,弄丝丝、未解人愁。

记当日,钗虫对剔,细语绸缪。惆怅而今两地。

望盈盈一水,难泻离忧。徙倚江亭,教人错认行舟。

一幅芸笺欲寄,劝加餐,难觅庚邮。

频屈指,倚风前、惟盼三秋。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