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春月》
《浣溪沙.春月》全文
清 / 梁鼎芬   形式: 词

春月栖魂在那厢。隔楼吹彻玉箫凉。

绿瓷盛得晚茶香。

湿尽鸾绡都怅望,收将凤纸更思量。

玉妃何日醒潇湘。

(0)
鉴赏

这首《浣溪沙·春月》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梁鼎芬所作,通过对春月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春月栖魂在那厢”,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月比作栖息着灵魂的所在,暗示了月光下的静谧与神秘,引人遐想。接下来,“隔楼吹彻玉箫凉”一句,通过吹奏玉箫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宁静,仿佛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空气中回荡,增添了几分诗意。

“绿瓷盛得晚茶香”则将画面转向了日常生活的一隅,绿瓷茶具中飘散出的茶香,不仅体现了生活的雅致,也暗示了主人公在月夜下享受片刻宁静的悠闲时光。这一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湿尽鸾绡都怅望,收将凤纸更思量”两句,运用了鸾绡(一种绣有鸾鸟图案的丝织品)和凤纸(象征华丽与高雅的纸张),表达了主人公在月光下对往事的回忆与思念。鸾绡被泪水浸湿,象征着情感的深厚与复杂;收起凤纸,意味着对过往的深思与回味。这两句诗巧妙地结合了视觉与情感的双重表达,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最后,“玉妃何日醒潇湘”一句,借用了传说中的玉妃(可能指嫦娥或与月亮相关的神话人物)在潇湘之地沉睡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或理想状态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浣溪沙·春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月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和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能力。

作者介绍

梁鼎芬
朝代:清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广东番禺人。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后任溥仪的毓庆宫行走。
猜你喜欢

涂阳八咏·其六土河夜雨

滉漾复潆渟,分明见底清。

涂山一夜雨,流水惠州城。

(0)

安山湖口阻风

昨日清明今日风,安山湖中浪拍空。

日轮无辉太阳怒,蛟鼍舞波鱼眼红。

小船漂摇大船立,三步回身五步揖。

雪色遥将澥渤翻,雨声暗入龟蒙湿。

马上行人沙没胫,槎头渔子双缗尽。

鸳鸯翅薄不禁寒,杨柳丝长弱难定。

我家贺家湖水隈,浩歌欲上黄金台。

南风苦少北风急,二月已过三月来。

吴云迢迢天际白,燕树沉沉望中黑。

安得飞章讼风伯,矫首天阍三太息。

(0)

金龙祠曲

金龙祠前春草绿,金龙祠中人簇簇。

上洪人祝上无滩,下洪人祝下平安。

龙语不传环珓喜,牛马轻便舟楫利。

龙君绣幡赤羽旗,龙女朱冠金凤衣。

愿龙顺人人不怨,行人归来赛龙愿。

(0)

豫章秀才歌

丰城古剑气,化作豫章木。

上摩牛斗墟,下荫湖湘曲。

吴刚钟秀山岳英,入地深根拔苍玉。

绿发穷经会化机,博究儒玄尽膏馥。

中罹兵革涉艰危,花鸟春深林谷非。

故园无处觅归棹,琴寓幽寻芗水涯。

授业黉宫蔼佳誉,一朝荐剡光彤墀。

束书秘阁环帝胄,藩府歘受贤王知。

晋祠雄峙太行北,燕树秦峰护今昔。

我王嗣位焕文明,鸿宝珍图罗贡职。

圣主深愉孝友情,宸衷岁注骈繁锡。

花萼相辉古所稀,多君辅导联圭璧。

谁誇袁粲梁栋材,独许王俭如珉瑰。

儒冠早际盛明世,紫泥赤绂来天阶。

几遂东还觅桑梓,太行古雪飘飞崖。

山家夜对紫萝月,班荆石磴歌庭槐。

袖出贤王珍翰美,豫章翻风气莫比。

词源百斛粲骊珠,先帝恩浓宠纶语。

盘根孕秀烟雾深,直干凌空霆电起。

遗芳快睹千里驹,塞漠尤期甲兵洗。

别绪浑添渭北思,翻疑梦绕西山雨。

西山之高峰,群仙挟飞佩。

欲撷南浦云,神交蹑吴汇。

张华预识剑津龙,夜光直射银涛碎。

冰雪高标傲岁寒,清都尽许寻鲈鲙。

约我玄洲扫白云,底须钓海寻鳌背。

君不见孔明老柏高倚天,柯叶翠蔓垂千年。

芳名愿与悬宇宙,故人应寄归来篇。

(0)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其一

龙母山前曙色微,故人相别思依依。

五羊仙子知何处,一片征帆带雨飞。

(0)

和刘彦高倪氏园亭即事七首·其七

蜻蜓上下波光静,戴胜飞鸣桑叶疏。

金琐乍开笼惯鸟,瓷盆欲放钓来鱼。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