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天资静,能来读我书。
积痾无自苦,小别未云疏。
外物人难必,良师古有馀。
吴松春万顷,一览意何如。
爱子天资静,能来读我书。
积痾无自苦,小别未云疏。
外物人难必,良师古有馀。
吴松春万顷,一览意何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外侄莫幼明还里疗疾》。诗中表达了对亲人健康的关切和对读书学习的重视。下面我们来详细鉴赏这首诗。
第一句“爱子天资静”描绘出孩子性格安静、有着良好的天赋,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显示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许。
第二句“能来读我书”表明这个孩子不仅性格好,而且还有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能够来到诗人这里阅读书籍。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传授知识、培养后代的期望。
第三句“积痾无自苦”说明孩子因为病痛而不得不暂时离开学习,这里的“积痾”指的是长期的疾病或慢性病,“无自苦”则表达了孩子并没有因为病痛而感到悲伤或是自暴自弃。
第四句“小别未云疏”表达了诗人对于孩子即将离去的不舍,尽管只是短暂的分别,但也让诗人感慨万分。这里的“小别”指的是短时间的分别,“未云疏”则是形容诗人的这种情感还来不及完全表达。
第五句“外物人难必”意味着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很难预料,也难以确定孩子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学习和志向。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未来道路上的担忧。
第六句“良师古有馀”提到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老师能够指导学生,这里的“良师”指的是那些德才兼备、能够引导学生成长的教育者。诗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遇到这样的人物,得到良好的教育。
最后两句“吴松春万顷,一览意何如”则是借景抒情,用湖南武昌(古称吴)地区的松林来形容知识广博、视野开阔的情状。这里的“一览”意味着诗人希望孩子能够像观赏这片广袤的松林一样,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亲人健康的关切和对教育的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期望。
将军嫖姚北伐时,汉兵五道同出师。
使者三河募豪杰,材官半是幽并儿。
雁门燕郊一丈雪,交河蹴踏层冰裂。
鸟旆遥翻青海云,蛇弓乱射阴山月。
青海阴山若个边,芳闺桃李为谁妍。
三年玉箸频啼处,万里金钲尚未旋。
机中锦字织成久,漫诉相思别离后。
鸳被春来夜梦多,龙沙秋尽寒川走。
飞书昨夜入咸阳,诏更徵兵屯朔方。
苦战匈奴围未解,铁衣著尽边庭霜。
边庭风霜那可度,望断关山不知处。
衣冠讵惜鸾带赊,楼高枉盼鸿音暮。
自古封侯燕颔身,肯思中妇凤楼尘。
但令疏勒风烟扫,丼作阳台云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