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奇分十二洲,层峦峭削野烟浮。
空青云锁芙蓉寂,嵂兀晴开古径幽。
玉乳光悬山涧月,奇葩香散洞门秋。
寻真仙吏双凫迥,拾翠名岩一鉴收。
藓暗璿题蝌蚪篆,花明剑佩鹔鹴裘。
氲氤紫气关前满,千载应传此日游。
石室奇分十二洲,层峦峭削野烟浮。
空青云锁芙蓉寂,嵂兀晴开古径幽。
玉乳光悬山涧月,奇葩香散洞门秋。
寻真仙吏双凫迥,拾翠名岩一鉴收。
藓暗璿题蝌蚪篆,花明剑佩鹔鹴裘。
氲氤紫气关前满,千载应传此日游。
这首诗描绘了崆峒岩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首联“石室奇分十二洲,层峦峭削野烟浮”以夸张的手法,将崆峒岩比作分割十二洲的奇石,层层叠叠的山峦在烟雾中显得更加峭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颔联“空青云锁芙蓉寂,嵂兀晴开古径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古老,空青色的云层仿佛将芙蓉花锁住,晴朗的天空下,古老的山路显得格外幽深。
颈联“玉乳光悬山涧月,奇葩香散洞门秋”则转向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山涧中的月光如同悬挂的玉乳般晶莹剔透,洞口散发出的秋日香气,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活力。尾联“寻真仙吏双凫迥,拾翠名岩一鉴收”通过想象中的仙吏与名岩,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崆峒岩的珍贵与独特。
最后两联“藓暗璿题蝌蚪篆,花明剑佩鹔鹴裘”描绘了岩壁上苔藓覆盖,古老的篆文隐约可见,花朵间似乎映衬着剑佩与鹔鹴裘,既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而“氲氤紫气关前满,千载应传此日游”则以紫气弥漫,预示着崆峒岩的神秘与不凡,千载以来,这里的美景与故事应该被世人所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崆峒岩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