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揭吟坛数仞杠,主盟骚雅树旌幢。
风过禁籞传清漏,月转花衢吠小尨。
已见明时无滞狱,何妨良夜倒春缸。
惭予进退俱无补,祇合荷衣钓石矼。
高揭吟坛数仞杠,主盟骚雅树旌幢。
风过禁籞传清漏,月转花衢吠小尨。
已见明时无滞狱,何妨良夜倒春缸。
惭予进退俱无补,祇合荷衣钓石矼。
此诗描绘了文人雅士在月夜吟诗作对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诗意。首句“高揭吟坛数仞杠”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激情澎湃,意欲在文学的高峰上一展才华的情景。接着,“主盟骚雅树旌幢”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文学界的领袖地位,如同旗帜一般引领着诗歌的发展方向。
“风过禁籞传清漏,月转花衢吠小尨”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营造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微风吹过,带来了清脆的钟声;月亮缓缓移动,映照着花径,小犬的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这一切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的背景。
“已见明时无滞狱,何妨良夜倒春缸”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向往。在清明的时代里,没有积压的冤案,诗人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的夜晚,甚至倒满酒杯,畅饮一番,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最后,“惭予进退俱无补,祇合荷衣钓石矼”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谦逊态度。尽管自己在文学上的努力可能并未带来实质性的贡献,但诗人依然愿意像渔夫一样,穿着荷衣,在岩石上垂钓,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更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
好山如好友,怅焉风雨隔。
朝来喜新晴,还复理轻策。
苍翠森到眼,一笑获良觌。
攀萝蹑危磴,扪壁搜古迹。
有洞忽中穿,巨灵何代擘。
凛然毛发竦,天风吹不息。
虚亭纳万象,旷览浩无极。
日堕林莽间,村墟明历历。
閒云已归岫,倦鸟亦敛翼。
延伫未能去,孤吟坐成夕。
海棠开过花事微,春光婪尾如电飞。
天公意恐春寂寞,故遣洛阳花态肥。
昨日犹看苞未坼,入门差觉游人稀。
老僧走告忽惊喜,今朝吐色堪疗饥。
咄咄真有逼人意,霞光锦烂排窗扉。
便有无穷蜂与蝶,齐声喧出香霏霏。
深色一丛栽得地,属僧裁幔张重围。
臭兰连璧偕胜友,午风暄软吹春衣。
慈恩深红虽可爱,大畚舁之太不鞿。
惟当日日过竹院,春光莫放匆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