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成大业,险难叠随之。
一死于荆轲,再死高渐离。
三死博浪沙,四死窘兰池。
数死竟不死,天意未可知。
如何更酷虐,自谓功德巍。
神山求药去,鲍车毕命时。
始皇成大业,险难叠随之。
一死于荆轲,再死高渐离。
三死博浪沙,四死窘兰池。
数死竟不死,天意未可知。
如何更酷虐,自谓功德巍。
神山求药去,鲍车毕命时。
这首清代诗人沈启震的《读史(其二)》以秦始皇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列举他遭遇的多次危机和挑战,如荆轲刺杀、高渐离之祸、博浪沙行刺以及神山求仙的悲惨结局,展现了秦始皇一生的起伏与命运多舛。诗中批评了秦始皇在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残忍和自我标榜功德的行为,暗示了天意的反复和历史的无情。
"始皇成大业",开篇点明主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险难叠随之",则预示着接下来的艰难历程。"一死"至"四死",连续列举秦始皇面临的四次生死危机,显示出他的权势虽大,却无法逃脱自然和人为的挑战。"数死竟不死",表达出对秦始皇命运的讽刺,暗示他看似不死,实则命运多舛。
"如何更酷虐,自谓功德巍",直接批评秦始皇的暴政和自我吹嘘;"神山求药去,鲍车毕命时",描绘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最终却在寻求仙药的道路上结束生命,寓意其功业与生命的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历史人物的悲剧性,同时也寓含了对统治者应有敬畏之心和顺应天道的警示。
左峰俨飞盖,右峰如聚毂。
两峰并高寒,对峙气清淑。
羡尔志冲澹,于焉构书屋。
中藏万卷馀,琅琅时诵读。
素灯深夜雨,潇潇响梧竹。
岂无青藜翁,殷勤访天禄。
白云东西飞,苍翠宛在目。
于兹移教铎,远度松溪曲。
静对湛卢清,难忘故山麓。
写此寓高情,尚慕紫阳躅。
舟行靡昏旦,滞此长河曲。
登高忻所之,逍遥散遐瞩。
霭霭春阳熙,迢迢芳原绿。
寻幽讵云远,采芳自盈掬。
远见居人村,时憩田家屋。
鸟雀树上啼,牛羊草间牧。
岂知冠盖重,但道桑麻熟。
翳翳闻远歌,依依眺平陆。
日暮上归舟,澹焉心自足。
黄钺挥天兵,风云拂龙旌。
圣皇振神武,桓桓出边城。
夫子一何幸,载笔随天营。
高材植嘉运,逸气横苍冥。
囊括天下豪,颖脱人中英。
独抱经济略,而穷王伯情。
篆刻工雕虫,耻为鲁诸生。
学剑折猿公,谈兵陋荀卿。
沈冥黄老书,卓荦阴符经。
挥翰五岳震,出言万人惊。
浩荡惬壮怀,从兹振长缨。
剑划浮云高,弓开秋月明。
银鞍跨白马,飘忽若流星。
春风雪初消,万里沙场平。
借箸回天日,草檄驰雷霆。
尺组缚浑邪,一箭落搀抢。
瀚海烽火息,大漠烟尘清。
归来麟阁上,千载扬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