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无山林意,去住亦随缘。
落日有归翼,乱山犹着鞭。
风檐依路湿,烟树著行圆。
清绝归时思,新诗句句传。
非无山林意,去住亦随缘。
落日有归翼,乱山犹着鞭。
风檐依路湿,烟树著行圆。
清绝归时思,新诗句句传。
这首词作风格淡远,意境幽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融入,以及自由自在的情怀。"非无山林意,去住亦随缘"两句,既表现出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态度。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的体现。
"落日有归翼,乱山犹着鞴"中的“落日”描绘了黄昏时分光影交错的景象,“有归翼”则暗示诗人心中对于归宿的向往;而“乱山犹着鞴”则是对自然界生机勃勃、变化无常的一种感受,通过描写乱山之中的马匹依旧在活动来表达。
"风檐依路湿,烟树著行圆"中,“风檐”、“雨滴穿窗隙”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静谧;“烟树著行圆”则是对远处景色的一种描绘,通过“烟”的渲染,使得画面更加柔和、迷离。
"清绝归时思,新诗句句传"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所产生的清澈而深邃的情感,以及他对创作新词的热情与期待。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他们往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并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这种美好的心灵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自然形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消寒集第三,重来聚竹屋。
屋小炉火红,竹疏窗纱绿。
我到独濡迟,走仆连番速。
细雨洒前宵,步行石崅荦。
当门石尤奇,迎我如立鹄。
盘飧已罗陈,野味胜鱼肉。
主客一笑言,今夕安且燠。
吾生不善饮,而喜对糟麴。
三爵已酡颜,醉倒不自觉。
客持右军书,琳琅重满幅。
惜余已矇眬,家鸡浑野鹜。
把烛跋其尾,濡墨沾毫秃。
催诗寺钟声,声声印心曲。
诗新句早成,此际淡无欲。
爱此碧流水,值彼清秋晏。
方舟载华觞,宾客辑名彦。
星月挂城角,歌管起波面。
杳霭烟树幽,耸动楼台现。
兴极夜方永,道合情弥恋。
贫蹇负才豪,贵盛惟德眷。
作诗记良会,洵羡非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