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二》
《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0)
注释
华堂:豪华的大厅。
老笔:衰老的手或笔。
岂能:怎能。
工:精细。
尺鴳:小鸟,比喻微小的事物。
飞篱下:在篱笆下飞翔。
醯鸡:醋坛里的小虫。
瓮中:在瓮中。
形骸:人的身体。
均:都像。
土木:泥土和木头,比喻平凡。
利欲:名利之心。
苓通:比喻滋生、蔓延。
独学:独自学习。
知闻:见识。
少:少。
烦君:麻烦您。
击蒙:开启智慧,启蒙。
翻译
华丽的大厅需要被铭记,但衰老的手怎能写出精细的诗篇。
小小的雀鸟在篱笆下飞翔,醋坛里的小虫在瓮中翩翩起舞。
人的身体如同泥土和木头一样平凡,名利之心如同腐朽的菌类一般滋生。
独自学习见识有限,恳请您帮我开启智慧之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愿望的诗作,其中融合了对古代文人理想状态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才华和抱负的追求。

"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这里“华堂”指的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也可理解为学术交流或文学创作之地。“需被记”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座堂宇能够被人们铭记的愿望。紧接着,“老笔岂能工”,则是诗人自谦其年迈手笔犹存,仍怀抱着不懈的文学创作热情。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这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学者们在书房内勤奋学习、探索知识的场景。“尺鴳”和“醯鸡”,分别指的是古代用以计时的工具,意指诗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学问之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超然物外的心态。“形骸”比喻世间万物,包括人自身的形骸,都如同泥土一般不值一提;“利欲等苓通”,则是说个人对于功名富贵等私欲的追求,与众人无异。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渴望的心情,以及希望得到朋友帮助和支持的愿望。“独学”意味着诗人在学习上自觉不如他人;“知闻少”,则是说对于广博的学问,诗人自己所知甚少。"烦君为击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请求,希望朋友能够为其指点迷津。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谦与执着,以及对于学问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和颜长官百咏·其十朱门

长楸走马却归来,雉挟春骄未应媒。

不信杏梁双燕语,日长帘幕有风开。

(0)

入山二首·其二

溪头浴吾须,树底荫吾影。

四顾无人来,独坐了俄顷。

欲去更徘徊,夕阳射峰顶。

(0)

华亭吴江道中偶作十绝·其五

妖华倾国岂无情,忍复颦眉见越兵。

若使将军犹好色,安能三徙更成名。

(0)

嚼梅香袭齿,攀柳绿藏巾。

(0)

清都观

清都视诸方,事力良不齐。

幽赏岂不胜,门当白云溪。

剑峰誓罔象,丹井藏虹蜺。

(0)

哭亡友胡达材·其二

味薄身无累,心平理自长。

公卿知叔度,州里敬元方。

璞玉须瑚琏,春风便雪霜。

重言吾不忍,天地日苍茫。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