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
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
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上清宝鼎诗(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超脱尘俗、追求仙境的思想情操,以及他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对比。"我"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选择在清高的精神层面上居住,而"君"则可能是指世俗之人,生活在尘世间被名利所困的红尘之中。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 这两句引入了仙境的意象,"仙人"象征着高洁与永恒,而"玉尺"则是一种量度才华的工具。诗人通过这些神话元素,强调了他对于才华的高度评价和对世俗标准的超越。
"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上述意象。"玉尺"成了衡量才华的永恒标杆,而"君才"则是指诗人本身或他所仰慕的人物,其才华如同流水,无始无终,不受世俗时间限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仙境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李白对于超脱红尘、追求永恒精神价值的深切向往,以及他个人对于才能与艺术创造力的高度自信和评价。
画堂清昼光如水,古椿秀色盘烟紫。
吐灵纳妙动千年,曾见琼花几回徙。
堂前寿母朱颜酡,板舆霞帔弄婆娑。
麻姑白鹿时复到,西海青禽岁一过。
芳桂分丛截青玉,花露馨风飞宝粟。
帝令移向广寒殿,渐看圆影扶疏绿。
娇鸾小凤亚枝鸣,香兰瑶草绕根生。
谁言呵护非神物,天东老人为应星。
长记年年六月八,歌□酬宴长生国。
笑倚青苍计海筹,嫦娥双黛将相白。
客从兴济过,黝垩惊宫宇。
借问兴济人,椒房实圣女。
驾言父母邦,戚戚动当宁。
去年经营初,县小丁夫窭。
山东出供需,河南出布缕。
内拿出货财,辅郡出夫旅。
巨珰力主张,虞部成其羽。
夫丁以万论,货财难备举。
劳劳经年馀,今始见就绪。
犹有未敢言,愿客且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