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意正萧瑟,况逢秋半时。
谁家临水处,定有拒霜枝。
日落烟光淡,风凉衣带吹。
东城多野色,病叟亦忘疲。
吾意正萧瑟,况逢秋半时。
谁家临水处,定有拒霜枝。
日落烟光淡,风凉衣带吹。
东城多野色,病叟亦忘疲。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吾意正萧瑟”,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似乎在秋风中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况逢秋半时”一句,不仅强调了时间的特定性——秋季的中期,也暗示了这种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与人心的双重变化。
“谁家临水处,定有拒霜枝。”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临水”的宁静与“拒霜枝”的坚韧并置,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顽强,也映射出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向往。拒霜花在寒秋中绽放,象征着不畏严寒的生命力,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共鸣。
“日落烟光淡,风凉衣带吹。”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景象,夕阳西下,烟霞淡薄,微风吹过,衣带随风飘动。这样的画面既静谧又富有动态感,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
“东城多野色,病叟亦忘疲。”最后两句转而描写东城的景色,野色丰富,让诗人暂时忘记了病痛和疲惫。这里的“忘疲”不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心灵上的解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萧瑟之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