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南鲍公山,山北鲍公水。
高穴逗远源,泠泠落山嘴。
玉色与饴味,不可他味比。
竹树四蒙密,翠藤相披靡。
漫郎昔少年,幽居得之此。
临窥若有遇,爱叹无时已。
浮名未污染,永矢终焉尔。
奈何中弃入长安,十载风尘化旧颜。
欢嚣满耳不可洗,此水泠泠空在山。
村南鲍公山,山北鲍公水。
高穴逗远源,泠泠落山嘴。
玉色与饴味,不可他味比。
竹树四蒙密,翠藤相披靡。
漫郎昔少年,幽居得之此。
临窥若有遇,爱叹无时已。
浮名未污染,永矢终焉尔。
奈何中弃入长安,十载风尘化旧颜。
欢嚣满耳不可洗,此水泠泠空在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景象,开篇即以“村南鲍公山,山北鲍公水”引人入胜,将读者带入一个被鲍公山和鲍公水环抱的宁静世界。接下来的“高穴逗远源,泠泠落山嘴”则从声音上加深了这种宁静感,泉水的流淌声在山谷间回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也逐渐展现,通过“玉色与饴味,不可他味比”表达了自己对这里美好生活的珍视和独特的感受。而“竹树四蒙密,翠藤相披靡”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这里的竹林密布,藤蔓交织,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又生机勃勃的环境。
诗人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漫郎昔少年,幽居得之此”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现今生活的满足。而“临窥若有遇,爱叹无时已”则透露出一种对于人生际遇的珍惜与感慨。
然而,即便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诗人的内心也充满了对浮世浮名的警醒和拒斥,“浮名未污染,永矢终焉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的决心。最后,诗人对于离开这一切的无奈与不舍,通过“奈何中弃入长安,十载风尘化旧颜”和“欢嚣满耳不可洗, 此水泠泠空在山”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即便身在喧闹的都市之中,那清澈泉水声依然回响在心头。
芰荷香雨初收,竹风槐日凉清晓。
年年祝寿,今年不比,常年时候。
教子收功,五云金殿,初承亲诏。
早胪传三日,寿称千岁,多应是、如公少。
遥想寿椿堂上,饮霞觞、捧孙微笑。
已见儿荣,更看孙贵,茅分蒲召。
上第归来,采衣挂绿,兰阶生耀。
九霄中、一点光明,寿星高照。
江涵石瘦,雪压桥低,森森万木寒僵。
不是争魁,百花谁敢先芳。
冰姿皎然玉立,笑儿曹、粉面何郎。
调羹鼎,只此花余事。
说甚宫妆。
松竹岁寒三友,恨竹氵于晋士,松涴秦皇。
雪魄冰魂,回首世上无香。
西湖有人觅句,但知渠、清浅错黄。
奇绝处,五更初、横月带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