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田家四时·其二》
《田家四时·其二》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古风

麻麦闻熟刈,蚕成缲莫迟。

更看田中禾,莨莠时去之。

幸此赤日长,农事岂敢违。

愿言一岁稔,不受三冬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一年四季中的辛勤劳作,充满了对丰收的渴望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田间生活的艰辛与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首句“麻麦闻熟刈”,开篇即点明了农事的紧迫性,麻和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当它们成熟时,农民们必须迅速收割,以免错过最佳时机。这不仅体现了劳动的繁忙,也暗示了农民对食物安全的迫切需求。

接着,“蚕成缲莫迟”一句,转向了养蚕的过程。蚕丝是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因此养蚕也是农民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里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其他事务而延误了养蚕的关键时期,体现了农民对经济活动的精细管理。

“更看田中禾,莨莠时去之”则进一步描述了农田管理的细节。农民需要时刻关注田间的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去除杂草(莨莠),以保证作物的健康成长。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也反映了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细致入微的关注。

“幸此赤日长,农事岂敢违”表达了农民对长时间阳光的期盼,阳光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农事安排的严谨态度的体现。农民深知,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确保农事的顺利进行。

最后,“愿言一岁稔,不受三冬饥”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强烈愿望,以及对避免冬季饥饿的迫切需求。这不仅是对物质富足的向往,也是对家庭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追求。通过这一愿望,诗人深刻揭示了农民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农民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循环的劳作生活,以及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也是对勤劳、智慧和希望的颂歌。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蝶恋花

手剔银灯惊炷短,拥髻无言,脉脉生清怨。

此恨今宵争得浅,思量旧日恩情遍。

月影移帘风过院,待到归来,传尽中宫箭。

故拥绣衾遮素面,赚他醉里频频唤。

(0)

摸鱼儿.秋柳

问断肠、江南江北,年时如许春色。

碧栏干外无边柳,舞落迟迟红日。

沙岸直,又道是、连朝寒雨送行客。

烟笼数驿,剩今日天涯,衰条折尽,月落晓风急。

金城路,多少人间行役。当年风度曾识。

北征司马今头白,唯有攀条沾臆。

君莫折,君不见、舞衣寸寸填沟洫。细腰谁惜?

算只有多情,昏鸦点点,攒向断枝立。

(0)

己亥杂诗·其二八一

少年无福过阙里,中年著书复求仕。

仕幸不成书幸成,乃敢斋祓告孔子。

(0)

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

平生不戒游览兴,西浮于洛东观海。

轻舟风利过维扬,此间初识有江在。

中流嵽嶪如补陀,八功德水澄无波。

精蓝信宿可留憩,层楼阿阁何须多。

青雀黄龙尽收楫,笳吹笙歌送西日。

帆樯远近挂红灯,照入江天星点赤。

髯翁醉醒风雅魄,奇句孤吟深夜黑。

信耶非耶漫强明,律中要使神鬼惊。

六百年来人莫识,我偶拈赓荅风物。

滥觞远忆巴岷山,土鼓云门拳石顽。

清赏凭高兴未巳,烹茶更试中泠水。

(0)

题盘谷寺

乘闲策马款禅扉,流丽千林扬晓辉。

铺谷轻烟白如絮,落崖飞瀑响于徽。

寺犹法性风幡动,室岂维摩花雨霏。

不是济源经考证,至今假藉未知非。

(0)

柳浪闻莺

南渡宋家忘北金,相于丝管乐春深。

新莺百啭非无意,河北由来有故林。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