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戟都忘两手间,平生定力久知难。
寻常吠犬无巴鼻,蜀日团团正出山。
拱戟都忘两手间,平生定力久知难。
寻常吠犬无巴鼻,蜀日团团正出山。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偶题》以寓言式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具哲理的画面。
“拱戟都忘两手间”,开篇即以“拱戟”为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拱戟,古代士兵手持的武器,此处象征着外在的纷扰与挑战。然而,在诗人的“两手间”,却仿佛已将这一切忘却,暗示着一种超越世俗、内心平和的状态。
“平生定力久知难”,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平生所积累的定力的感慨。定力,指的是内心的坚定与稳定,是面对生活波折时保持冷静与清醒的能力。诗人认为,这种能力并非易得,需要长时间的修炼与积累。
“寻常吠犬无巴鼻”,这一句通过比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吠犬,常用来形容那些因小事而激动、喧嚣的人或事;“无巴鼻”则意味着它们的声音微不足道,无法影响大局。诗人借此表达,即使外界的喧嚣与干扰再多,也应如同听不见吠犬的叫声一样,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蜀日团团正出山”,最后一句以自然景象作结,寓意深远。蜀日,指的是四川地区的太阳,这里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正出山”则暗示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正如太阳从山后升起,代表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的到来。整句诗意在强调,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保持光明与希望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偶题》通过生动的比喻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定力的追求与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感,不仅令人回味无穷,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