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攀隋宫柳,莫忆江南春。
师有怀乡志,未为无事人。
且攀隋宫柳,莫忆江南春。
师有怀乡志,未为无事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送僧南游》,通过对诗句“且攀隋宫柳,莫忆江南春。师有怀乡志,未为无事人。”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愿和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首先,“且攀隴宮柳”一句,表面上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攀”这个动作,传达出一种依恋之情,似乎不忍心与这些曾经亲手触摸过的隋宫柳树告别。而“莫忆江南春”则是在劝慰友人不要太过思念遥远的江南春色,这里面的“春”字,不仅指的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有着文化上的丰富内涵,代表了生机勃勃、繁华锦绣的一面。诗人似乎在暗示友人,虽然江南的美好难以忘怀,但现在你要踏上新的旅程,应将目光投向未来。
接着,“师有怀乡志”一句,揭示了诗人的深情。在这里,“师”指的是僧侣,而“怀乡志”则表明诗人理解并感同身受友人归乡的渴望。这种对朋友心境的理解和共鸣,是诗人情感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未为无事人”一句,则是诗人的自况。这里面的“未为”暗示了诗人自己并非平凡之辈,而“无事人”则是一种境界,指的是那些不为世俗纷争所扰的人。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自己也能像友人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不被世间的琐碎事务所羁绊。
总体来说,这四句诗通过对柳树、江南春色的描写,以及对友人和自己的情感抒发,构建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深切的情谊和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同时也透露着诗人对于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的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