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圩田二首·其一》
《圩田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

行到秋苗初熟处,翠茸锦上织黄云。

(0)
翻译
四周的圩堤环绕着金色的城墙,一片片绿色的稻田连成一片难以分辨。
行走在秋天稻谷开始成熟的田间,绿色的稻穗如锦绣上织就了黄色的云彩。
注释
圩岸:环绕村庄的水堤。
缭:环绕。
金城:金色的城墙。
圩田:围垦而成的农田。
翠不分:绿色连成一片,难以区分。
秋苗:秋天的稻谷。
初熟:刚开始成熟。
翠茸:绿色的稻穗。
锦上织:如同在锦绣上编织。
黄云:泛黄的稻谷,比喻丰收的景象。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农村景象,通过对比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农业劳动成果的赞美。

首先,“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这两句,运用“圆”字来形容田野的整齐与统一,以及它被绿意盎然的庄稼覆盖。这里的“圩”,既可以理解为田地的界线,也暗示了成片成片的田园景观,如同一个个金色的城堡。

接着,“行到秋苗初熟处,翠茸锦上织黄云”则进一步描绘出农作物已经成熟的场景。诗人在秋天走到这些初步成熟的庄稼中时,面对的是如同精致地织就的翠绿色锦缎之上,点缀着金黄色的云朵——这里的“织”字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工艺和诗人眼中的美景。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不仅展示了农业生产的丰收景象,还表现出诗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与色彩变化的细腻描绘。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立秋后阴雨踰旬新拜礼寺司直之除寓大卿厅一窗清邃

伏热翻成十日阴,郁蒸还复似梅霖。

常疑兵结蚩尤祲,犹喜刑清贯索沈。

借得一窗堆简册,浪凭三尺替山林。

方池不断檐花滴,攲枕中宵响玉琴。

(0)

为玉汝赋莼湖借田家乐府韵

莼湖何物堪怡悦,与鉴湖境无差别。

诗人胸贮冰雪清,湖边吟作寒螀鸣。

紫莼可羹菰可饭,把茅自足了一生。

食前方丈位钧轴,何如深林一枝足。

宽閒之野寂寞滨,钓有缗竿耕有犊。

男儿何须嗟命薄,富贵不淫贫贱乐。

(0)

和前送吴季永工侍韵二首寄宣城使君吴尚书叔永时季永尚留宣城郡斋·其一

对床有约二苏公,湖海何曾出处同。

得似公家情缱绻,相看岁晚乐冲融。

宛陵信是佳山水,公馆翛然若翠蓬。

吏散不妨谈陆续,是非马耳射东风。

(0)

元日即事四首·其一

凤衔丹诏纪初元,馀恨难忘杞国天。

贤路会当三接昼,宅家可卜中兴年。

出车未可忘多难,覃耜尤须祝大田。

千古逃吴称至德,有周笃庆更绵延。

(0)

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其二

婵娟倚市为谁好,膏火置身空自煎。

何似濯缨歌一曲,秋江淼淼碧如天。

(0)

和内幕季美·其一

武帐宵寒漏箭传,元戎威望响秦川。

机筹整暇一横槊,寒涩何能强比肩。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