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
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
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旂。
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
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
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
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
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
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
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
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
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
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
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
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
九原不可作,千古有馀悲。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
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
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旂。
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
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
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
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
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
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
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
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
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
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
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
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
九原不可作,千古有馀悲。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故李诚之待制六丈挽词》。诗中充满了对朋友李诚之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忧虑和无奈。
首句“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以比喻的手法描绘李诚之的高洁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如同挺立的松树一般。紧接着,“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赞赏。
接下来的“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旂”和“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通过历史的参照,凸显出李诚之不随波逐流,不做无谓的功业,只愿追寻心中的理想。
然而,“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悲凉,感叹人才难以施展,甚至在老去时仍然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和使用。这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无奈和对时代的不满。
“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则是对李诚之的鼓励和赞美,同时也是对于那些才华横溢却未被世人认可者的同情。
后续的内容,“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李诚之在政治舞台上的沉浮和无奈的感慨,以及对于个人的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力感。
“愿斩横行将,請烹乾沒兒。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则是诗人对现实中的不公和黑暗的愤慨,以及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抵抗不义之事的决心。
“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以及对于周围环境变化的感慨。
最后,“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则是在赞美李诚之的才华和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能的高度评价和信任。
“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一句,则是通过引用古代文学作品来强化对于李诚之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在混沌世道中,只有等待着正义和真理最终显现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的挽歌,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情感波澜和时代的沉重。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苏轼以其特有的文学才能,将这份哀思和赞美融入了诗行之中,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