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隆基的作品,名为《送玄静先生赴金坛》。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道德高深、修为超凡的玄静先生的崇敬和不舍。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开篇即描绘玄静先生神游紫府,道法高深,与众不同。他心怀大志,愿与仙人为伍,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玄静先生超越了凡人的尘境,与众人共享道法之乐,他在玉洞中研读仙经,在瑶台上传授道术。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诗人追忆玄静先生在茅岭留下的足迹,而今他要去往金坛,心中怀念那片神秘的土地。阴宫和阳观分别象征着道法修炼的不同阶段和境界。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诗人表达了对玄静先生的深切思念,如同埋藏宝璧一般珍贵。同时也希望能够像采集仙草一样,得到玄静先生的指点和启迪。如果真灵能够相遇,那将是多么荣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道法修炼的描述,展现了玄静先生的高洁品格和深厚学问,以及诗人自己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天地如橐钥,日月如弹丸。
群生于其间,役役不得安。
纵有谈蓬瀛,望昆山,波涛汗漫深莫测,丹阙嵯峨不可攀。
采芝饵朮,倏忽凋朱颜。
乘白云,周绝域,上见紫霄之宫阙。
座列群辟,酌流霞,饮玉液,龙吹篪兮虎鼓瑟。
舞霓衣,振雷鼓,玉女嫣然侍吾侧。
上帝顾之而一笑,下方闻之而霹雳。
吾将驱风驭,鞭云师,追羲和之命驾,使不得东骋而西驰。
自无殇夭与耄期,歌且乐兮复何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