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司天史,羲娥移不移。
璿玑谁可度,珠斗若为推。
六合车书会,千秋道法垂。
去年重入想,崇政涖朝时。
试问司天史,羲娥移不移。
璿玑谁可度,珠斗若为推。
六合车书会,千秋道法垂。
去年重入想,崇政涖朝时。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颁朔》组诗的第二首。诗中以司天史为引子,探讨了时间流转与宇宙秩序的关系。
首句“试问司天史,羲娥移不移”,诗人以司天史这一古代观测天文的专业人士为对象,提出疑问:时间的流逝是否改变了天地间的运行规律?这里暗含对时间与宇宙秩序稳定性的思考。
接着,“璿玑谁可度,珠斗若为推”两句,进一步深入探讨。璿玑是古代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珠斗则指北斗七星。诗人在此询问,如何度量时间的流逝,如何推算星辰的位置?这不仅是对古代天文知识的赞叹,也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六合车书会,千秋道法垂”两句,诗人将目光从微观的时间与空间转向宏观的历史与文化。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车书会则是指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千秋道法垂则强调了历史长河中道德法则的传承。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类文明发展与道德传统的深刻思考。
最后,“去年重入想,崇政涖朝时”两句,诗人回忆起去年在崇政殿处理政务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权力与责任的感慨。崇政殿是清朝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涖朝时则指处理朝政事务的时刻。这两句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反映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设问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时间、历史与道德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经历与国家治理的感慨。
甘雪饯馀运,行春慰清愁。
旷怀万物表,妙趣寄沧洲。
视我园中蔬,陈根发新柔。
恨无清渭姿,入泾不同流。
老雁唼菰蒲,非忘稻梁谋。
天涯网罗密,所以挽不留。
倚杖一萧散,好鸟鸣林丘。
谁同北山老,不动移文羞。
仲兄傥能来,长啸狎凫鸥。
离索未相逢,情亲在诗轴。
归来两丹枫,诗作牛腰束。
妙语挟风霜,劲气穿我屋。
眼中识慈明,尊下惭小陆。
念昔少年时,洞庭思濯足。
援琴写将归,临河叹鸣犊。
正尔巢一枝,何劳排五鹿。
江阔洲渚寒,微风泛时菊。
剧谈斗低昂,露草复淋漉。
谁家酒杯宽,满引瓮头渌。
何知程卫尉,未暇顾藉福。
鼓柂牵牛河,顿觉沧溟促。
柴门临江皋,炎蒸颇云极。
金稚无壮心,火老有骄色。
慈云办甘雨,电扫不容隙。
劳生天边月,躔次饱更历。
缅怀程夫子,热客难造席。
涵濡被童蒙,肥瘠各有适。
瑰材构露寒,挥斤由匠石。
不邀里闾敬,人自观至德。
鄙夫极荒芜,何能臻壸域。
弱龄再鼓衰,櫜弓避勍敌。
萧然专一丘,非关与尘隔。
董生悲不遇,而我异休戚。
高林收晚霭,归鸟俱敛翼。
诗成独微吟,长怀矫云翮。
伊昔宅关辅,门闾萃冠盖。
停杯邀明月,意气殊蔼蔼。
春风堕江城,蒐狝颜鬓改。
粪除二亩地,羊裘力薪采。
矫首望舒圆,何由赏心在。
烟村杂箫鼓,丛祠响竽籁。
谁能伴儿嬉,颇复偿睡债。
初惊釜鸣雷,遽作涛捣海。
非关骨相屯,长闲荷真宰。
吾生计已决,无劳问蓍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