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在空山,生涯寄场圃。
柴门到者稀,满地梨花雨。
遁迹在空山,生涯寄场圃。
柴门到者稀,满地梨花雨。
这首诗《自遣》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遁迹于空山,以田园为伴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遁迹在空山”一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选择。接着,“生涯寄场圃”则进一步说明了他将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以田地为家,以劳作为乐,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
“柴门到者稀”一句,形象地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清静,柴门作为进入其生活空间的唯一通道,来访者寥寥无几,突显出其与世隔绝的状态。最后,“满地梨花雨”以梨花纷飞、细雨绵绵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意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感悟。通过“自遣”这一主题,诗人表达了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
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
晏坐自相对,密语谁得知。
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
栉沐事朝谒,中门初动关。
盛服去尚早,假寐须臾间。
钟声发东寺,夜色藏南山。
停骖待五漏,人马同时闲。
高星粲金粟,落月沈玉环。
出门向关路,坦坦无阻艰。
始出里北闬,稍转市西阛。
晨烛照朝服,紫烂复朱殷。
由来朝廷士,一入多不还。
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青云已难致,碧落安能攀。
但且知止足,尚可销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