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意四首·其三》
《古意四首·其三》全文
宋 / 方一夔   形式: 古风

秦皇灭诸儒,若人媚幽独。

偶来得名山,依山结茅屋。

希声陶淳风,无意蕲绝俗。

儿孙日以远,几见碧桃熟。

渔郎从何来,延缘寒溪绿。

兹游窥天秘,平生未经目。

颇见有此容,父老邀我宿。

清谈略晋魏,世路嗟翻覆。

淹留信可乐,离念苦羁束。

幡然理回棹,瑟瑟风吹足。

往来记行迹,溪路三四曲。

机心不自閟,何事惊麋鹿。

回首不逢人,白云渺空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名山中结庐而居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外界的偶然相遇和交流。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秦皇灭诸儒,若人媚幽独”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追求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敬仰。接着,“偶来得名山,依山结茅屋”描绘了隐士在名山中寻得一处静谧之所,建造茅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

“希声陶淳风,无意蕲绝俗”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儿孙日以远,几见碧桃熟”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暗示了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寂寞。

“渔郎从何来,延缘寒溪绿”引入了一个偶然的外来者,与隐士之间的交流,为原本宁静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兹游窥天秘,平生未经目”表达了这次相遇对于隐士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让他得以窥见天地间的奥秘。

“颇见有此容,父老邀我宿”展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好客,与隐士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清谈略晋魏,世路嗟翻覆”通过与村民的交谈,隐士反思了外界的复杂多变,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淹留信可乐,离念苦羁束”表达了隐士在山中停留的快乐与对外界束缚的厌倦。“幡然理回棹,瑟瑟风吹足”则是隐士决定离开,返回现实世界的场景,既有不舍也有释然。“往来记行迹,溪路三四曲”记录了隐士在山中的行踪,以及与外界的短暂接触。

最后,“机心不自閟,何事惊麋鹿”表达了隐士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淡然态度。“回首不逢人,白云渺空谷”则以景结情,隐喻了隐士在离开后,与外界的联系逐渐模糊,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思,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方一夔
朝代:宋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猜你喜欢

姑恩曲·其二

姑自厌粱肉,妾自甘藜藿。

何为不仁鸟,声声谓姑恶。

(0)

夏日漫感

不律闲操谢冶游,一樽狂兴伴登楼。

轻风涨绿抽山麦,小雨蒸红破海榴。

少见肿方惊马背,多愁白更说乌头。

年来拟效玄真子,弱水徒闻隔祖洲。

(0)

丘原午泊

残溜声声水竹西,荒村日午数鸡啼。

舟横古渡无人处,一树野桃开碧溪。

(0)

题杭太史堇浦岭南集

荔子焦花国,雷耕瘴母乡。

山川閟秦汉,草木管兴亡。

集有《虞衡志》,归无陆使装。

空留佳句满,传唱到珠娘。

(0)

石柱峰

峨峨两高峰,对峙盘烟雾。

有石为干柱,草木绝依附。

撑空幸不孤,特立固不惧。

猿猱不敢攀,飞鸟不敢度。

倒垂日脚寒,仰受云气护。

削非鬼斧成,突使行人怖。

山灵骨无顽,相看得奇趣。

陋彼乱石冈,或倚或僵仆。

(0)

重至石城桥赠别

江北江南漾麴尘,石城烟柳不胜春。

如何前度销魂树,又向西风折赠人。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